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春夏季臭氧逐渐替代PM2.5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问题广泛引起学者及政府的重视。鉴于现在的夏季空气状况可能是未来空气质量状况大为改善时的一个缩影,臭氧极可能取代颗粒物成为未来的首要空气污染物,因此需进一步加强臭氧污染规律、特性及转化的探讨工作。2018年7月3号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以下简称《指南》)发布。面对臭氧污染现象加重的情况,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亟需通过臭氧大数据分析臭氧污染规律和污染来源,为政府臭氧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通过分析哈尔滨市20152018年的11个国控站点的臭氧监测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哈尔滨市臭氧浓度高值集中在47月份,季节特征显示春夏季臭氧浓度高于秋冬季,具有反“周末效应”现象,臭氧时刻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型”,臭氧浓度的最大值在13:0016:00,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城区臭氧浓度低于郊区的特点,与其他城市空间分布结果类似。通过与国内74城市和黑龙江省13个城市进行臭氧污染水平的对比,了解哈尔滨市臭氧污染的背景及现状。选用2017年哈尔滨市严重臭氧污染期为研究时段,探讨了前体物、气象因素、颗粒物等与臭氧浓度之间演变的关系。可得严重臭氧污染期臭氧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呈现负相关关系,由于缺乏VOCs的监测数据,不能定量展示臭氧与VOCs之间的关系;臭氧浓度与温度和辐射强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在30%40%范围内和风速在4.5m/s7.5m/s之间时,臭氧浓度较高;PM2.5与臭氧在夏季、冬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和-0.552,在大气污染中,颗粒物与臭氧的相互作用机制比较复杂。选用2017和2018年哈尔滨市严重臭氧污染期为研究时段,利用HYSPLIT/MeteoInfo分析了臭氧的48h后向轨迹、潜在源及浓度权重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方向低空气团对哈尔滨市臭氧浓度影响较大,哈尔滨市处于大庆市下风向时臭氧浓度较高,2017和2018年哈尔滨市严重臭氧污染期后向轨迹气团聚类的最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14μg/m3和131.51μg/m3,WCWT与WPSF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吉林市、四平市、长春等地区。哈尔滨市臭氧污染与周边城市传输有密切关系,应与周围城市做好臭氧前体物联防联控工作,制定有效的臭氧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