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金融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马克维茨、夏普、林特纳以及莫辛等人的努力下,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于70年代成为金融经济领域中的主导理论,指导着人类经济活动。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类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人们对这些现象研究的日益重视,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力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提假设、研究方法以及分析范式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给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特别是研究行为特点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尤其是在研究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完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证券投资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一类极为重要的力量。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基金投资行为趋同,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关注和思考:基金投资行为出现的趋同特征是否具有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程度如何,以及这种羊群效应能否提升市场理性投资理念等。以往对证券投资基金研究不多,并且大多基于传统金融理论分析框架,因此笔者将研究定位于采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趋同的动因,趋同的程度,以及对股价的定向影响,从而判断这种行为是否有利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本文大致分成6章: 导论 本章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理论基础以及有关投资方面理论,并对本文的写作对象、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叙述。 第一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特点分析 本章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模式对比我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券商两类主要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两者行为特点的差异,进而引出“羊群效应”的概念。 第二章 羊群效应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本章主要对行为金融学框架体系中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实证检验 从国外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检验开始,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实证检验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鲜明的结论。 第四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羊群效应”的成因分析 本章从市场角度、信息角度、委托代理机制等多个视角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成因。 第五章 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羊群效应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 本章主要是对实证检验结果的深刻思考,从股票市场价格、投资理念两个方面讨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是否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而还提出正确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