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的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Berle和Means在其经典著作《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中首次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了界定,此后对于公司财务的研究基础都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假设之下。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控制权与所有权之间的这种分离并不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假定,众多的学者(Eisenberg,1976;Demsetz,1983;Demsetz和Lehn,1985;Shleifer和Vishny,1986;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对世界各国的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公司都存在着控股股东的现象,而股东高度分散、经理人获得控制权的公司其实仅仅是一小部分,财务理论的研究假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后,关于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expropriate)的研究屡见不鲜,但是控股股东就是导致公司治理缺陷的问题实质吗?是否还有其他的决定性因素?La PoIrta et al.(1999)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这方面的研究,其发现在全世界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中,都存在着终极控制人(Ultimate control)现象,即终极控制人通过建立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pyramids)或者交叉持股(cross-shareholdings)的方式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而此时的显著特征则是存在着控制权(control right)和现金流量权(cashflow right)之间的偏离,终极控制人就是利用这个来对公司进行控制并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找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状况,并且探讨了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很有用的结论。首先是关于我国终极控制人状况的,本文认为终极控制人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合同的不完备性,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公司剩余控制权通过董事会而进一步的被终极控制人所控制,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来看,我国确实存在着终极控制人,并通过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从终极控制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来说,终极控制人主要是考虑到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性来选择资本结构的,同时董事会结构和终极控制人的性质也对资本结构的选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创业是创新的发动机。学术界和公共政策部门广泛地认同:创业型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特别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在四个最重要的经济行为中具有非常突出的贡献:创新、
才可强国,亦可兴党。本课题紧紧围绕“党管人才”这一主题,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定位,从实证的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了区域人才工作的要素和具体内容,确定了人才工作的评估标准,构
《回到潘日鲁德》是俄罗斯作家安德烈·格尔曼诺维奇·沃洛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于2014年获俄罗斯布克奖,讲述了年迈的诗王贾法尔在大赦后,由宫廷侍卫年仅16岁的儿子斯拉夫
近年来,社会心理问题凸显,特别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学校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功能也不仅仅是教授学生
小学语文在具备人文性的同时也具有工具性,在教学时不能够只关注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也要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
鸿门宴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宴席,它不仅揭开楚汉相争的帷幕,还暗示了楚汉相争最后的结局,楚国的失败原因纷繁复杂,项羽的性格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从鸿门宴出
在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班主任管理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从品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