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认为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逃过“免疫监视”最终形成“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类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通过异常表达HLA-G参与肿瘤的进展并与预后相关。但是,HLA-G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拟探讨HLA-G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HLA-G参与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HLA-G对小鼠成瘤的影响。 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验证4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HLA-G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胃癌组织中浸润NK细胞的数量,并对HLA-G的表达强弱与NK细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2)收集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LA-G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并对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肿瘤浸润NK细胞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采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出胃癌组织中的NK细胞并鉴定表面受体ILT2及KIR2DL4的表达情况。 (4)采用Western-blot及qPCR鉴定MKN-28、MKN-45、SGC-7901、AZ-521、MG C-803、BG C-823等胃癌细胞系HLA-G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NK-92MI细胞系ILT2及KIR2DL4的表达情况。 (5)慢病毒转染MGC-803细胞,构建稳定的HLA-G过表达的胃癌细胞系。慢病毒转染NK-92MI细胞,构建ILT2过表达的NK细胞系。 (6)采用HLA-G高表达或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系与ILT2高表达或低表达的NK细胞系共培养,采用CCK8、LDH释放法及ELISA等评估HLA-G对NK细胞的增殖、细胞毒作用及IF N-γ、TNF-α等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7)采用NOD/SCID小鼠建立HLA-G高表达或低表达的胃癌荷瘤小鼠模型,注射ILT2高表达或低表达的NK细胞,观察小鼠的成瘤能力。 结果: (1)HLA-G在大部分胃癌组织中表达(61.22%),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LA-G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比例(P=0.021)、T分期的严重程度(P=0.012)、N分期的严重程度(P=0.015)及临床分期严重程度均较 HLA-G阴性患者高(P=0.001),且HLA-G阳性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P=0.036)及无病生存率(P=0.044)均较HLA-G阴性患者低。 (2)胃癌组织中HLA-G的表达强度与浸润的NK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s=-0.856,P<0.01),浸润的NK细胞表面受体以ILT2表达为主。N分期及临床分期较高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 NK细胞浸润的数量较少。 (3)MKN-28、MKN-45、SGC-7901、AZ-521、MGC-803、BGC-823等胃癌细胞系均为HLA-G低表达。NK-92MI中ILT2及KIR2DL4受体均低表达。体外共培养实验中,HLA-G高表达的胃癌细胞能抑制ILT2高表达NK-92MI细胞的增殖、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IF N-γ、T NF-α细胞因子的分泌。 (4)小鼠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与 HLA-G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系相比,HLA-G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系能一定程度抵抗 ILT2高表达的NK-92MI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使肿瘤体积增大,但并不能完全抑制ILT2高表达的NK-92 MI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结论: (1)HLA-G在大部分胃癌组织中表达,且与患者的术前贫血、肿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 (2)胃癌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与HLA-G的表达强度负相关,并且与淋巴结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 (3)胃癌细胞可能通过表达HLA-G并与NK细胞表面的ILT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NK细胞的增殖、细胞毒作用以及IFN-γ、TNF-α的分泌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存活。 (4)动物实验证实,胃癌细胞可通过表达 HLA-G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K细胞对小鼠成瘤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