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后医疗服务业的市场声誉激励机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建成了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医疗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诸如医疗费用攀升和优质医疗服务短缺等,成为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的突出问题。新一轮医疗改革强调落实政府责任,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反,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对市场声誉激励机制的构建。长期以来,以医疗服务业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为由,政府对其实施严格管制,造成医疗服务供给垄断、医疗服务市场价格体系扭曲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政府完全主导下的医疗机构等级评价体系,挤占了市场声誉发挥作用的空间。然而,政府主导的声誉评价体系终究不能代替市场声誉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更应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引入医疗机构声誉的社会评价模式。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医疗服务业的融合势必成为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对于改善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服务业改革应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以“互联网+医疗”为契机,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声誉机制。本文以市场声誉激励机制和政府管制为切入点。首先,运用信息经济理论分析医疗服务业的市场特征,并通过博弈模型研究声誉激励机制对医疗服务供给方行为选择的影响。继而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分析放松管制后医疗服务业声誉机制的演化。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角度,探讨移动互联网对于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声誉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并以“宁波云医院”为案例,研究新型互联网医疗服务组织的市场声誉机制。最后,基于公众对声誉的感知和政府管制需求的调查问卷展开实证分析。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市场声誉机制是约束医疗供给方行为的有效手段。其二,过度的政府干预限制了市场声誉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其三,互联网引入医疗服务业有助于改善医疗行业的声誉评价体系。其四,医疗服务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管制和市场声誉激励机制同时发挥作用。鉴于此,本文建议从建立医疗服务业市场声誉激励机制和完善政府管制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协调两者的关系,以探寻有助于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安排。
其他文献
在阐述监理受业主委托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享有与建设各方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指出监理在项目建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现状。分析监理企业管理者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面对项目监
本文结合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技术特点,探讨了WCDMA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思路及方法。
1986年始,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以刺激市场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房地产行业发展繁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最近几年,我国个人住房市场出现过热现象,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入到个人住房市场,导致房价畸形增长,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外加中美国际局势紧张,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发展境遇,为调整现行经济发展态势,削弱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推进资金
本文基于Epstein-Barr病毒(EBV)的发病原理,在潜伏期的特点及其传播机制,建立了两个动力学模型,分析并讨论了其性态和生物意义.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 EBV的研究背景、动力学
日照时数测量是太阳辐射时间分布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测日照时数对于了解太阳直接辐射变化、监测天气气候状况、分析和预报未来天气、农业生产、太阳能开发、建筑规划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