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模型试验中截断系泊缆动力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lzh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深海油气开发,越来越多的深海平台将用于实际生产。而模型试验仍然是深海平台设计中重要的步骤之一。然而采用常规缩尺比,现有水池无法进行全水深模型试验。混合模型试验是解决这一矛盾主要方法。混合模型试验的关键是设计一套等效的截断系泊系统。如何设计一套可以和全水深系泊系统静动力特性一致的水深截断系泊系统是截断设计的最终目标。目前主要采用基于静力相似进行截断系泊系统设计。根据经验得知:基于静力相似所设计的截断系泊缆在动力特性上和全水深系泊缆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导致系泊缆张力预报的误差。基于动力特性上的差异研究,本文选取某座即将工作于中国南海的半潜平台进行基于静力相似截断系泊系统设计,对截断系泊缆,截断系泊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动态差异研究。此座半潜平台锚泊最大工作水深1500m,采用动力定位工作最大水深可达3000m。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模型水动力试验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深海平台模型试验技术和混合模型试验技术进行了阐述。2:对系泊缆静力计算中悬链线方程进行了推导,简要阐述了系泊缆动力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3:基于静力相似准则对半潜平台1500m水深系泊系统进行截断优化设计,截断水深分别为1200m,900m,600m,分别给出了各截断系泊系统的静力特性曲线。4:对各截断水深和全水深耦合数值模型进行时域耦合计算。其中各水深耦合模型采用一致的水动力参数,实际上此过程相当于混合模型试验中的数值外推过程。研究相同水动力参数下,截断系泊系统和全水深系泊系统之间运动预报以及系泊缆张力预报之间的差异,试图证明基于静力相似所设计的截断系泊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是在系泊缆动力特性上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全水深动力特性。环境条件选择南海十年一遇的海洋条件,分别选择迎风,迎浪(No Current)和迎风,迎浪,迎流(With Current)两种环境条件。5:选取600m截断系泊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的动力特性计算,并和全水深系泊系统进行比较,包括单根截断系泊缆动力特性差异研究和截断系泊系统动力特性差异研究。其中系泊缆动力特性研究中,分别使系泊缆顶端进行多个振幅,多个振荡周期的规则运动以及不规则运动,运动包括水平和垂向两个方向。截断系泊系统同样进行相同的顶端运动,只不过顶端为浮体-半潜平台。动态差异研究比较项目包括锚泊阻尼,单位振幅动态张力,张力谱以及张力传递函数RAO等。比较过程中对各项对比项目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其中重点阐述了锚泊阻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得出了锚泊阻尼和顶端振荡周期,振荡振幅,拖曳力系数选取,轴向刚度,海流速度等参数间的变化关系。本论文对截断系泊缆和截断系泊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动力特性计算,得到了全水深系泊系统和截断系泊系统之间的动力特性差异,对混合模型试验中的系泊缆截断设计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续
<正>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任性、依赖性强、胆小、自私及孤僻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
目的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产科3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进行针刺治疗。结果 30例中有效29例,总有效率可达96.7%。结论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吴兆麟将军经济治水实践在中国近代水利史上颇具影响,它不仅是吴楚文化发展成熟的结晶,更是吴楚地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当代文人对吴兆麟将军研究主要是从文化与思想层面去挖掘
民事责任经历了从身体责任到财产责任的演变过程。财产责任的确立同时导致了财产功能扩张,从财产的使用收益的积极功能,扩张到满足责任的消极功能。财产消极功能的实现,需要
<正> 当前羽毛球技术正朝着快与攻的方向发展,除了手法上要注意击球点高、动作小、挥臂快、爆发力强外,步法的快速已引起了国际羽毛球界的重视。第七届亚运会上羽毛球男、女
目的了解COPD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探讨适合我国城市社区COPD患者卫生服务模式。方法随机对我院103名COPD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对延续
该文阐述了二元函数连续与其按单变量连续的关系以及由其按单变量连续加强为某区域连续所需满足的一些条件。
《运动员过度训练综合症问题》一文,是在一九六四年写成的。当时未曾发表。考虑到目前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中医务监督工作的需要,原文经作者修订后,发表供读者参考。事物在发
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显失公平原则立法,对我国现行的显失公平原则立法的现状与缺陷进行了评析,并对完善公平原则立法提出了若干设想。作者认为,显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