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和杂质硼协同沉积的传递-动力学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级多晶硅是集成电路的基本材料,是尖端科技产业的基石,需求量正逐年稳步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电子级多晶硅还依赖外国进口,我国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且生产出的产品杂质含量较国外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要高很多。对于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而言,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为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具有工艺成熟、硅沉积效率高及污染小等优点。硼是影响多晶硅纯度的主要杂质,精馏后的三氯氢硅和少量的三氯化硼进入西门子还原炉内,在加热的硅棒表面发生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导致硅棒生长过程中B的协同沉积,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还未涉及。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步基于实验室管式还原炉对BCl3气体和氢气的化学气相沉积反应进行实验,实验发现在BCl3的化学气相沉积实验中存在两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对实验数据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B化学气相沉积的无量纲沉积速率方程。第二步建立实验室管式还原炉B的传递-动力学模型,经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及对模拟所得的温度场、速度场分析论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应用该模型研究了进气组成、进气速度及硅片表面温度对BCl3气体化学气相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进气组成中BCl3气体、增大进气速度和升高硅片表面温度,硅片上B的沉积速率增大。第三步建立了实验室规模多晶硅还原炉硅的传递-动力学模型,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及对模拟所得的温度场、速度场分析论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进气组成、进气速度、硅表面温度、进料气体初始温度以及还原炉内压强对硅在硅棒表面的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进气组成中H2气体,硅棒表面上硅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增加进气速度,硅棒表面上硅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基本趋于平缓;升高进气温度或硅棒表面温度及增大反应压强,硅棒的沉积速率均增大。第四步根据硼和硅的化学气相沉积传递-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西门子还原炉耦合硼的传递-动力学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进料气体组成、进气速度及硅棒表面温度对多晶硅沉积过程中杂质B沉积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实际生产过程,在合理生产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氢气摩尔占比、降低进气速度、升高表面硅棒温度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多晶硅纯度的目的。
其他文献
笔者自2000年至今采用自拟清热凉血汤治疗痤疮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人数逐渐增加,我们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已经越来越感觉到吃力,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要求快捷、方便、全面、系统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模式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好处进行了论述,也对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模式的不足等典型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全开架借阅;服务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党的十七大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社会系统中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担负着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能,在深
消渴病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手性农药对映体具有相同的物理属性,主要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手性农药在开发过程中相对较难实现不对称合成和手性分离。当手性农药进入动植物体和环境中,大部分手性农
风洞试验过程中,试验模型受到气动载荷作用,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弹性变形。这种变形有时会导致试验模型的气动特性严重偏离设计目标,导致飞机的航程和承载能力下降。为了精确
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农民,因“潮热、多汗、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午及夜间潮热及多汗,轻微咳嗽,无痰,无寒战,高热,无咯血、胸痛、胸闷。病后体
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提出,要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受害群众,实行国家救助,研究
摘要: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面对当前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尝试选拔优秀的实验设计,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有效提升了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