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易罐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易罐配合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为今后临床诊治颈源性耳鸣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耳鼻喉科门诊及疗区选取符合医学标准的72例颈源性耳鸣患者(时间范围2019年1月~12月),随机分配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6例,在实验过程中有7例退出实验,含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最终收录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取易罐配合针刺的方法,易罐操作每次约6~8分钟,针刺每次30分钟;对照组采取单纯针刺的方法,每次30分钟。易罐每周二和周五进行治疗,针刺每天1次(周末休息2天),5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整理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耳鸣程度积分和级别变化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流速变化,从而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流速为28.47±4.46cm/s,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流速为27.91±4.23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流速为29.09±3.69cm/s;对照组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流速为25.85±3.40cm/s,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流速为23.69±3.61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流速为26.70±4.36cm/s。治疗后两组的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流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升的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治疗组耳鸣程度积分平均分为6.00±5.02分,对照组积分平均分为8.82±4.13分;耳鸣程度级别治疗组1级患者19例、2级患者4例、3级患者1例、4级患者1例、5级患者2例,对照组1级患者11例、2级患者15例、3级患者1例、4级患者3例、5级患者2例。治疗后两组的耳鸣积分及其耳鸣分级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是在耳鸣积分及分级上治疗组降低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无效、有效、显效、痊愈的例数分别为3例、8例、16例、5例,总体疗效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无效、有效、显效、痊愈的例数分别为5例、16例、11例、1例,总体疗效有效率为84.84%。治疗组颈源性耳鸣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易罐配合针刺法能更好的提升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流速;减低患者耳鸣的程度与级别。(2)与单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相比,易罐配合针刺法疗效更优,值得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