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宣传画中农民图像的形塑与功用(1949-1976)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是新中国美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对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的描绘和表述,大量出现在新中国的各种文艺形式中。在所有媒介的农民形象再现中,新中国的宣传画最具有代表性,也因此成为我们研究农民图像不容忽视的重要文本。1949年在农民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是一个标志性的分界线。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形象开发模式的生成,在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之后,形成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基本倾向。本文以1949年至1976年间新中国宣传画中农民图像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和研究农民图像的形象塑造与社会功用,强调在特定环境影响下图像自我生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和挖掘潜藏在这些形塑手法之后的社会宣传目标与大众艺术欣赏和接受的习惯,考察艺术形式是如何对民众产生精神感召和影响的,以及新中国美术中的政治效能是如何借助艺术形塑手法得以实现的。本文首先梳理了农民图像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中国美术中出现的农民形象的研究,发现农民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遮蔽的边缘化存在到被凸显的主体性存在的发展过程。其次对新中国宣传画中农民图像主题进行了分类,在宣传画所描绘的四种典型内容之中,农民形塑的主题实际与国家所倡导的提高政治认同、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学习氛围、构建社会理想等社会价值和目标保持一致。农民的形象塑造基本是围绕着革命话语和现代化这两个主题建立起来的,事实上是国家意识形态叙事的集中体现。通过分析农民宣传画中存在的四种基本的图式类型:线条与笔法、明暗与色彩、平面与透视、封闭与开放,发现这些形塑手法的运用在建立国家集体审美标准和思想情感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满足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想像,体现了农民当家作主的角色和地位转换,更被用以突出国家和政权的合法性,构造属于整个社会的乌托邦理想。政治符号、景观符号、服饰与器物符号以及社会强力符号是农民宣传画中象征意义得以发生作用的重要形象,这些视觉符号象征了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威,将平面的空间激活为一个能够实施权力的场所,不仅强化了农民本体身份还将农民群体多元化,同时赋予社会暴力以合法性、正当性。新中国宣传画农民形象的塑造通过为农民群体树立行动榜样,整合乡土社会中的集体情感,构建忠于领袖和国家的乡村仪式,完成了视觉说服的社会作用。在建构形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诉求与审美理想具有典型的功利性,在将高深的国家政治理念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的同时,把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态度与趣味取向,深深地烙印在普通百姓的思想意识之中,实现了其宣传引导、教育规范民众的工具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指明了将三维建模内容纳入数字化测图课程体系是适应测绘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探讨了三维建模与数字化测图课程体系的结合关系与模式,详细阐述了新增三维建模模块的知
<正>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物理教学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物理教师积极地为物理教学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仍然成为教师教学的困扰,也严重
银山矿业选矿厂铅锌系统从投产以来,随着原矿品位逐渐降低,铅锌金属回收率较低,铅精矿中铅回收率81.5%左右,锌精矿中锌回收率86.5%左右.从该矿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的分析着手,
从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文献数量、年代分布、研究内容、理论成果等方面,对三十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膜法海水淡化已作为重要的主流技术应用在脱盐领域,其突出优点是成本低。本文介绍了影响反渗透海水淡化成本的两个重要因素、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海水淡
以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为中心,系统研究并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光合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量、气候生产力模型和能量利用效率等能量学特征。草坡的总生
作为民族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民族档案的界定已不足以反映我们当下所遇到的事实与现实,需要采用一种新的视角和叙事框架来对待。民族档案的认定要在"文化生态——民族档案
祝福语是用来表达美好祈愿和增添喜庆气氛的民俗语言现象,千百年来,汉语的祝福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习俗和民族心理有着十分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为了生产安全性动物产品,并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减轻动物养殖对环境污染.本文介绍我省几种常用的安全性饲料添加剂:……
虽然"无责不赔"条款遭到舆论诟病被"废止",保监会在《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做出关于代位求偿的相关规定,然而在我国,保险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