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领域中部分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线索效应指的是被试学习并记忆一些材料之后,在测试阶段,提供之前所学的部分材料作为线索词来回忆剩余所学项目,结果发现被试的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供任何线索,即比自由回忆时的成绩更差。部分线索效应这个概念是由Slamecka在1968年的一次词表记忆项目任务实验中最早发现并提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对于部分线索效应作用机制的解释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假说: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策略破坏假说认为,当提取阶段实验者为被试提供已学材料的部分词语作为线索词的时候,它打乱了被试头脑中已有的记忆策略,干扰了被试在记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组织顺序,从而导致出现部分线索效应。而提取抑制假说认为,线索词的呈现直接导致了这些材料项目表征的增强,这种增强使得线索词在测试时早期内隐提取,而线索词的早期内隐提取直接抑制了非线索词的表征,导致其激活水平降低,出现部分线索效应。以往在对于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的实验证明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以往的学者对于提供相同位置的线索词同样产生部分线索效应的原因缺乏深入的研究;第二,以往对于策略破坏假说的实验证明普遍都将编码策略等同于系列化策略;第三,证明策略破坏假说的另外一种思路是采用不同任务难度的实验材料,但实际上,实验材料的难度越低,它们之间不仅项目的关联程度不一样,实验材料的熟悉度不同。第四,以往对于提取抑制假说的研究很多都集中于证明项目表征的改变是持久的,但仅仅从再次自由回忆的成绩依旧受到影响而得出提取抑制假说的正确是值得进一步商榷与研究的。为探索部分线索效应作用机制真正的产生原因,在本研究设计的两个实验中,实验一采用的是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不同线索词(单类线索词和混合线索词)为组间变量来探讨究竟是线索词的提供导致编码策略的破坏从而出现部分线索效应,还是线索词的提供导致线索词的早期内隐提取,抑制了非线索词的激活水平,从而回忆成绩受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提供的单独水果类线索词并未破坏被试对于动物类别词语的记忆时,被试对动物类别的记忆成绩同样受到了影响,部分线索效应依然出现,同时单类线索组和混合线索组的回忆成绩差异不显著,这样的实验结果否定了策略破坏假说,支持了提取抑制假说。实验二在实验一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验证在对部分线索效应产生原因的解释上,提取抑制假说的正确性。实验二采用2(线索材料:表内和表外)×3(线索数量:5个、10个和15个)组间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不管线索词是词表内还是词表外,它们的回忆成绩随着线索词提供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词表内线索词所引发的部分线索效应大于词表外线索。这说明线索项目的表征强度越大,对非线索词的抑制程度就更加的明显,从而所引起的部分线索效应越大,进而验证了提取抑制假说对于部分线索效应这一现象解释的正确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都证明了提取抑制假说对于部分线索效应解释的正确性,说明引起部分线索效应的原因是线索词的提供增加了这部分线索词的项目表征强度,进而导致它们早期的内隐提取,从而抑制了非线索词的激活水平,降低了它们的提取成绩,出现部分线索效应。
其他文献
以“全球越野轮胎大师”著称的固铂,如今也推出了静音轿车轮胎——Zeon C7。它以疏堵结合的方式,为车主营造了宁静的驾驶体验,与印象中的固铂形成鲜明对比  汽车行驶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轮胎、发动机和风。在城市中行车,车速一般在20-60km/h左右,风噪相对有限;此时发动机转速不过2000rpm左右,通常也挺安静。于是,轮胎静音效果的优劣,便成了车内行驶噪声大小的决定因素。当然,隔音效果越好
针对传统微网下垂控制的网络化控制策略中数据传输随机丢包对系统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两级控制的孤岛微网网络化控制方法.采用初级控制实现负荷分
[目的]   本研究拟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始沙盘主题特征模型进行构建,力图从该模型中找出沙盘主题特征之间的关系强度,通过可观察的主题特征对不可观察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