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少年攻击性行为频频出现。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是其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如若不及时遏制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28名高中在校生为被试。从高中生攻击性出发,探讨高中生宽恕的现状,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宽恕、共情对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宽恕和共情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为如何提高高中生宽恕和共情水平、降低高中生的攻击性水平提供教育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宽恕他人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宽恕他人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是否为班干部在宽恕自己上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部分维度与攻击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宽恕与攻击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共情与攻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宽恕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宽恕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余维度与宽恕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与共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母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攻击性;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攻击性;共情中的个人痛苦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攻击性;观点采择和共情性关心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攻击性。(4)母亲拒绝和父亲过度保护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宽恕他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宽恕他人;母亲过度保护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宽恕自己。(5)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共情的观点采择维度,母亲过度保护可以正向预测共情的个人痛苦维度,母亲拒绝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共情的想象力维度,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共情的共情性关心维度,父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共情的共情性关心维度。(6)宽恕在母亲拒绝与攻击性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宽恕在母亲过度保护与攻击性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共情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性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