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来批评思想大量涌入,激发了中国文艺理论界中有志之士的思考与探索,衍生出了一批新式的批评模式,这些模式普遍存在过度崇尚或抗拒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倾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王先霈提出了辩证、感悟与理性融合,适合审美特质的文学批评,旨在寻求中西方批评思想的相通点。王先霈试图通过一种中西方都存在的“圆”的观念为当下文艺批评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更具有远瞻性的发展要求。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学界对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研究主要从整体框架、理论某一个侧面或是利用该理论进行批评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在研究中依旧存在忽略对该批评观念、原则以及批评理论实践的分析、探讨等问题。一、圆形批评的理论渊源。圆形批评的理论渊源主要体现在重整体美感顿悟但缺乏精确性的中国古代圆形批评观与重理性逻辑但缺乏美感的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等两个方面。王先霈试图把这两种理论资源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结合,形成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并适合审美的批评理论。二、圆形批评的批评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学批评性质的体认上,一方面表现在圆形批评思维上,提倡艺术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呈现批评思维中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作品的考察中,强调社会历史与审美的统一。二是对文学审美特质的体认上,圆形批评关注美感,认为美感是可分享、可传递的。也只有批评主体思维呈现圆形运转状态时,才能使美感的分享、传递具有保真性。三、圆形批评的批评原则。这种原则一方面表现在批评主体的思维运转状态上,圆形批评理论强调批评主体思维由直线型向圆圈式的转变,这种思维的运转状态主要体现在美感的传递和意义阐释的丰富性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批评客体的把握上,通过批评主体圆形思维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批评客体的把握处在动态循环的过程中。四、圆形批评的阐释方式。一方面通过语义、寓意、复调、增殖四个层面对文本意义进行阐释分析,认识到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主观解释与客观意义动态的统一。另一方面则重点论述了寻求意义的批评模式,旨在通过吸收各批评中的优点达到对意义的完满阐释。五、圆形批评的实践及反思。圆形批评理论的操作性问题成为阻碍该理论合理性的重要一点。王先霈通过对湖北青年作家群作品的评论和利用圆形批评创新的理论实践来证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圆形批评实践操作薄弱的原因在于该理论对批评主体要求过高。结语。圆形批评是中西结合的一次创新的、有民族特色的批评尝试,为批评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批评视野,是一种逐渐趋于“圆形”境界的批评方式。
其他文献
套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口号,这是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极少数人对剩下的绝大多数人的无耻占有。时隔10年后,中国股市回到了原点。不仅完成了上证指数2245点的10年归零,
本文介绍了EDA技术的发展及前景,分析了EDA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依据,以ASIC设计为最终目的,建
期刊
本文是对沈从文书信全面而整体的研究。研究的重心是通过书信的解读,引入“潜流”意象,探寻沈从文灵魂深处呈现出的激荡情节,以及书信中展示的文学制度与创作的困境,并从书信角度
神东保德发电厂为2×135 MW机组,其控制系统采用北京和利时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OL-LiAS-MACS DCS,该系统为由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控制网络连接各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现场
期刊
王洪武长期致力于绘画研究和创作,美术作品《喜称千金》获全国第六届年画展银奖。国画梅花《寒冬的笑声》入选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展,《镜儿圆》获中国工商银行首届书画展
《天涯》杂志创办至今,经历了创刊(1980年)、改刊(1982年)、转刊(1989年)和改版(1996年)四个阶段,尤其是在1996年改版后一举成为一本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地位的思想文化期刊。但国内外目
1 事故概况rn某电厂4号机组主变压器型号为 TFUM8754,额定容量 435 MVA,额定电压242±2×2.5%kV/21kV,冷却方式为强迫油循环风冷.2010年8月4日20:54该主变压器A相套管发生爆
主要通过对水和施肥含量的测定,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计算等方法,计算出土壤的酸碱度和水肥处理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假设施加水和肥料含量及其他元素对土壤酸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