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细胞属终末分化细胞,神经系统受损伤后无法通过神经细胞的再生而得以恢复。近几年来,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成人的神经干细胞不易获得,胚胎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异体移植也容易产生排斥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存在于成年骨髓中的一种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分化成中胚层来源的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网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近年的研究显示,MSC的终末分化有可能跨越胚层界限,而向实质细胞转化,如分化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MSC易于获得,扩增迅速,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可通过血脑屏障,提示MSC有望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应用MSC进行细胞治疗的关键因素,首先是要获得较高纯度的MSC进行体外扩增,其次是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有较高的转化率,这样才能满足细胞治疗时所需的细胞数量。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有效方法,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 MSC的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抽取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双侧髂骨骨髓,Perc01分离液(相对密度1.073)密度梯度离心,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通过反复换液,传代培养,得到相对纯化的MSC。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绘制原代、2、5、8代细胞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2 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取体外培养扩增的3~6代MSC以1×10<5>/ml的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采用含有1mmol/L β-巯基乙醇、10%胎牛血清的DMEMM培养液预诱导24h,再用含6mmol/L 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6h,倒置显微镜下密切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定量分析。 结果: 1 细胞生长增殖及形态变化PerC01分离液分离后所获细胞主要为圆形单个核细胞,其中混有少量的红细胞,经台盼蓝拒染法测定,活细胞的比例达95%以上。 原代细胞接种后见大量圆形细胞悬浮存在,轮廓清晰,24h后即有少量细胞贴壁,24h~48h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呈现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态,胞核质分界清晰,折光性强。接种后3d~4d贴壁细胞明显增多,8d~10d细胞呈集落生长,部分细胞开始拉长,伸出伪足变成短梭形或星形,向周围呈辐射状排列,细胞核较大,胞浆中颗粒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12d后贴壁细胞呈长梭形外观,部分区域融合成片。13d~14d细胞融合成单层,呈典型细长梭形外观。但继续培养后细胞可呈多层生长,无明显接触抑制现象。传代细胞于传代接种后12h贴壁,迅速生长,6d~8d爬满瓶底。各代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均为长梭形。 2 培养细胞的生长测定从原代细胞生长曲线上看出,原代培养时间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d~5d,8d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明显加快,14d左右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速度趋于平缓。从2、5、8代细胞生长曲线上看出,传代细胞生长潜伏期则只有1d~2d,3d~4d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4d~5d,7d~8d进入平台期。而且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所下降。 3 HE染色光镜观察MSC呈长梭形,多角形等,胞浆粉红色,呈细网状,细胞核深蓝色,位于中央,可见分裂相。 4 体外诱导及免疫组化分析MSC经预诱导液(含1mmol/L β-巯基乙醇、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预诱导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长梭形细胞胞质向胞核收缩,变为不规则形和圆形,少量细胞脱落死亡。加入诱导液(含6mmol/L 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诱导后,细胞逐渐长出较长的突起,突起继续延长出现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而且折光性增强,呈现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分析诱导2h、6h后的神经元样细胞,NSE染色阳性,GFAP染色阴性,诱导6h后NSE染色阳性率为72.6±11.3%。诱导分化前的MSC未检测到NSE及GFAP的表达。 结论: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Perco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后贴壁培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迅速,各代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形态。 2 β-巯基乙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不是星形胶质细胞。 3 本实验条件下,细胞生长良好,诱导转化率高,可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NOD8(也称为PYNOD)对H2O2诱导人肝细胞凋亡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 L02,pEGFP-C2空质粒及 pEGFP-NOD8重组质粒分别经JetPRIME介
【目的】武陵山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频繁暴发,给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明确其大发生的机制,对于实现精细化异地预测和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新媒体时代电视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电视人面前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试从媒体的多元发展和娱乐节目的真人秀选择入手讨论电视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The new media
首先对网络化科学传播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各自的基本结构、影响因素和作用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随后论述网络化科学传播模式对当前图书馆文献、咨询、跨界等服务的影响,最后针对
大功率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使得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进入实用阶段,在这种情形下,河南电力局与清华大学决定联合研制20MvarGTO新型无功发生器。为进行机理研究,一台300kvar的中间试验样机已于1995年
研究目的: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由疟原虫在宿主红细胞内的无性生长增殖所引起的。疟原虫有多种种属,本文我们重点研究的是鼠源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其可侵染鼠的正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与细胞核,疟原虫侵入后可利用自身的内质网合成并分泌大量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至红细胞胞浆或胞膜,从而完成对红细胞结构的重塑,以利
阐述了一种基于布里渊放大结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该技术利用了光纤中布里渊频移与温度的依赖关系.本文从传感光纤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物性系数出发,在理论上证明了光纤温
目的:为了确定HGPRT能否作为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基因疫苗研究的靶标,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的筛选,并结合先前研究的基础,获得编码SIEA26-28kDa分子抗原相关的HGP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对甲状腺转移因子一1 (TTF-1)表达的影响.方法 136例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8),两组分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