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集湖南祁阳的红壤和浙江嘉兴的黄泥土,人工培育成镉、锌污染土壤,然后加入3种改良剂(石灰、有机肥和海泡石),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网室盆栽小油菜试验,系统研究施用改良剂下小油菜的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pH、重金属各形态量,探讨改良剂对重金属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差异,改良剂单一施用与配合施用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机理,取得如下主要结果: 1.土壤受镉和锌复合污染后,小油菜生长受到极强的抑制或毒害。改良荆能降低小油菜对镉和锌的吸收、增加生物量,从而有效地缓解重金属毒害,其作用效果是石灰>有机肥>海泡石。虽然改良剂单一施用与配合施用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石灰的后效不如有机肥和海泡石,所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是最优的选择,既能显著修复重金属污染,又能保持长久的效果。 2.在镉锌复合污染与在单一污染土壤上,改良剂的作用一致,都是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形态(交换态)、增加无效形态(铁锰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因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改良剂的这种作用次序依然是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和对小油菜的生长、吸收作用一致,故加入改良剂后,重金属有效形态的降低是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作用机理。 3.加入改良剂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pH值明显升高。但是改良剂的影响次序却是石灰>海泡石>有机肥,与上述作用并不完全一致,说明pH值升高是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内在原因,但非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