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犬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牙槽骨来源干细胞(alveolar bonederived stem cells,AB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为研究者使用组织工程修复颌面部骨缺损在种子细胞的选择上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取同一只犬的牙槽骨骨组织和髂骨骨髓作为ABSC和BMSC的来源。第3代细胞进行如下的检测:MTT法评估ABSC和BMSC的增殖能力;分别在成骨诱导液和普通培养液的培养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点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和钙盐沉积能力,同时使用PNPP偶氮法法对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活力进行测定;成骨诱导后7 d,14 d,21 d利用RT-PCR检测关键性成骨因子(COL-1,BMP-2,ALP,Runx2及OCN)的表达情况。结果:相较BMSC,ABSC增殖能力略高,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的表达能力更强。COL-1早期在ABSC中的表达高于BMSC,并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BMP-2早期在ABSC中的表达更高,晚期在BMSC中的表达更高,在两组细胞中均呈上升趋势。ALP在ABSC中的表达始终高于BMSC,且在14 d达到最高峰。Runx2在ABSC中的表达在14 d达到最高峰,而BMSC中Runx2的表达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并在21 d高于ABSC。OCN总体呈上升趋势,14 d和21 d有明显表达,且ABSC高于BMSC。结论:犬AB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与BMSC差异不大,提示犬ABSC可以成为组织工程骨或再生医学研究优先选择的种子细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