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展“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以来,全国近1万多名听障儿童接受了人工耳蜗听力补偿设施,补偿后的听觉言语得到相应的康复,言语清晰度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听障儿童需要更高的嗓音质量,表达和传递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所以听障儿童的嗓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在国内外听障儿童嗓音研究的基础上,对听障儿童嗓音进行一系列研究,首次比较全面的探索了听障儿童出现的嗓音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评估模式,同时探讨了听力补偿形式、听力补偿效果和听力补偿时间对听障儿童嗓音特点的影响。运用“嗓音疾病评估仪”对听障儿童声样的稳定段进行分析,提取反映声带振动方面的参数值:FO、FOSD、jitter,采用“发声测量仪”对听障儿童声样的稳定段进行分析,提取反映声门类方面参数值:OQ、SQ、AQ和STF,对听障儿童的嗓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对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嗓音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听障儿童嗓音参数的特点;采用GRBAS法,探讨听障儿童嗓音主观听感特点;并对客观参数特点和主观听感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2)探讨听力补偿形式、听力补偿效果和听力补偿时间对听障儿童嗓音特点产生的影响;(3)对听障儿童出现的嗓音特点进行多参数评估模式的探讨,分析这种评估模式与主观听感知的一致性,并运用于临床。通过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以下阶段性研究成果:(1)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FOSD、jitter、STF存在极显著差异,FO、SQ值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听障儿童嗓音客观参数的特点是FO、FOSD、jitter、STF、SQ;听障儿童嗓音主观听感特点是容易出现紧张声,其次是粗糙声;粗糙声与客观参数FO、FOSD、jitter相关性高,紧张声与客观参数FO、FOSD、STF、SQ相关性高。(2)不同补偿形式不会对F0即音调产生影响;不同补偿形式会对FOSD产生影响,结合jitter值比较,发现耳蜗组更容易出现粗糙声;不同补偿形式不会对STF产生影响。最适组和健听组之间的嗓音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最适组的嗓音音质与健听组的相似;较适组与健听组的FO、FOSD、STF有显著差异,适合组与健听组的F0、FOSD、jitter、SQ、STF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较适组、适合组容易出现高音调、粗糙声和发声紧张的现象。不同补偿时间不会对听障儿童的音调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补偿时间会对听障儿童嗓音的FOSD、jitter即粗糙声产生影响,特别是补偿时间为1年的,是听障儿童容易出现粗糙声的关键1年;不同补偿时间会对听障儿童的嗓音的STF、SQ即紧张声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更容易出现发声紧张的现象,特别是补偿时间2年和3年的,更容易出现发声紧张费力的嗓音音质障碍。(3)建立了针对粗糙声和紧张声的多参数客观评估函数,这两组多参数评估模式与主观听感知评估的一致性分别达到86%,82.1%,把这种评估模式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评估和治疗疗效监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