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建模方法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通过设置两套污泥系统,实现不同种群微生物的分相强化培养,从而达到对氮、磷的高效稳定去除,由生物选择区(厌氧)、主反应区SBR、沉淀池和生物膜硝化区组成。构建适用的BICT工艺综合系统模型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其工艺特性、加速工程化进程,本论文着力于研究BICT工艺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模平台的选择及相应重构、探讨BICT工艺中连续运行系统和间歇运行系统各自的建模方法、各单元模型的衔接。首先,在回顾活性污泥数学模型、沉淀池模型和生物膜模型的基础上,结合BICT工艺本身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建模平台。本文以ASM2作为BICT工艺中活性污泥系统(生物选择区和SBR)模型的构建平台,即采用ASM2来描述生物选择区和SBR内的生化反应过程。并对ASM2进行了如下重构:不考虑化学除磷过程、不考虑生化反应池中组分XTSS的变化、忽略SALK对系统的影响、引入阿累尼乌斯公式考虑了温度对动力学参数的修正,重构后的ASM2考虑了17个反应过程和17种组分。其次,探讨连续流系统的建模方法。生物选择区不考虑溶解氧和硝酸盐的影响,将其视为绝对厌氧环境,建立物料衡算方程组;应用固体通量理论,以Takacs沉淀池模型为基础,建立BICT工艺沉淀池一维分层沉淀模型;生物膜硝化区选用简化的一级反应动力学进行数学描述。第三,研究间歇运行系统的建模方法。认为BICT工艺中四个SBR的生化反应过程和运行控制方式是完全一致的,每个SBR的一个运行周期划分为“进水+曝气”、“反应+回流”、“后曝气+沉淀”和“排水”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运行时间相等,沉淀和排水过程不发生生化反应。在SBR的一个运行周期内,通过分别对每个阶段生化反应特性、水力流量输送等的分析,建立单个SBR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囊括溶解性组分、溶解氧、颗粒性组分和混合液体积四项的物料衡算方程组。在此基础上,设置恰当的时间周期函数建立单个SBR连续周期运行的模型。最后,实现各单元模型的连接。通过四个运行周期时间的设置来实现四个SBR相互之间的切换,实现四个SBR之间T/4时间的滞后。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成单元模型的衔接工作:一是生物模型和沉淀模型颗粒性组分量纲的转换;二是连续流系统和间歇运行系统之间水力流量的连接。
其他文献
<正> 一、前言对二甲苯氧化制备对苯二甲酸的残渣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主要是异构二元酸及多种一元酸)及少量的醋酸盐——主要是氧化过程中添加的催化剂醋酸钴、醋酸锰,其含
"学情"是课堂教学之基础,科学认识、分析与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学情",对于我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水
煤浆法烟气脱硫基于液相催化氧化的原理,在脱除烟气中SO2的同时,还能降低煤系黄铁矿硫含量。本研究以双驱动搅拌釜为吸收设备,用一定比例的N2、O2和SO2气体模拟烟气进行煤浆
2.00mm通常被作为实验室测定土壤中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比活度时土壤样品过筛粒径,但有关不同过筛粒径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评价鲜有报道。本研究选择了褐土、栗钙土和紫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教大专生的思想道德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多元化育等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六项措施。
<正> 治病查病源,治罪探罪源。当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犯罪问题研究中,对犯罪之源与流进行研究,以期求索到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治罪途径和方法,这显然是理论研究的责无
《内经》中"肾藏志"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但也存在"肾藏精志"的说法。古代医家多依据《难经》中肾有两枚左肾、右命门故可分别藏精与志来理解和应用"肾藏精志"理论,这似乎并非《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在"斑块—廊道—基质"景观中,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因此生态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复
吡喃葡萄糖环基微球(GPm)——可溶性淀粉(SS)的一种衍生物,是交联剂对可溶性淀粉分子之间进行架桥,产生交联而制备的,其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及微空腔,且粒度达到微米级别,较为均匀
台湾的新电影在80年代初掘起,主要以客观写实为主,在书写台湾的历史文化,反映社会、城乡的转变以及人伦关系时,另一面所反映的"真实"却有着表象外的深层意义,本文以《恋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