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本项研究中,旨在确定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中胫骨隧道与胫骨纵轴间夹角(α角)和术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胫骨隧道的位置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改善并提高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性研究对象,其中23例患者术前MRI检查提示合并膝关节关节内软骨Ⅲ-Ⅳ°退变(Outbridge分级);3例患者关节镜探查发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尚未完全断裂,张力尚可,予以部分重建;2例患者因膝关节损伤后膝关节支具或石膏固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因高能量损伤致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关节内骨折,考虑到术前术后相关因素对术后综合评分的影响故不纳入研究范围。对总共90名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访至少2年时间,平均随访时间3.89±2.72年,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29.38±11.26岁,左侧膝关节40例,右侧膝关节50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7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2例,所有病例均Lachmann、前抽屉实验阳性,MRI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术中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松弛,无张力,连续性中断,予以行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M),并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记录患者膝关节KSS及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末次随访时在X线及MRI上测量胫骨隧道角度,通过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Outerbridge分级进行评估,对软骨损伤程度及关节炎程度与α角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KSS及Lysholm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损伤侧膝关节末次随访时膝骨关节炎(KO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膝关节(p=0.006)。此外,研究表明α角的大小与Kellgren-Lawrence分级(p<0.001)和Outerbridge分级(p<0.001)密切相关,但与KSS评分无关(p=0.495),观察到更大的α角具有更高的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Outerbridge分级,结果与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成形或者半月板缝合无关。结论:总的来说,胫骨隧道与胫骨纵轴的较大角度(α角)可能导致较高的软骨退化风险,并且可能导致随后膝骨关节炎(KOA)的发生。同时我们发现膝关节退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发展过程,关节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年龄是OA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OA的发生发展等。本研究为术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位置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从而提高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远期效果。术者在胫骨隧道钻孔时应注意提高准确率,但隧道的最佳角度应在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