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氧素A4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动物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其恶性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肿瘤生长的相关的血管生成被促进密切相关。脂氧素A4(Lipoxin A4)可通过下调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进而对肿瘤生长相关的血管生成产生某种抑制作用,从而对多种肿瘤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本研究构建小鼠恶性黑色素瘤模型,在体观察研究脂氧素A4对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裸鼠腋下接种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构建恶性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PBS组和BML-111组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活状态和肿瘤生长状况;给药结束后,测量小鼠的肿瘤体积并制作肿瘤生长曲线,剥取肿瘤,称重并计算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tumor growth inhibition rate,IR),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收集小鼠血清,用免疫酶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探讨脂氧素A4在小鼠体内对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在整体实验过程中,两组裸鼠的体重、饮食、行为等生长状况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脂氧素(1mg/kg)在该剂量下对小鼠尚无明显药物毒性。小鼠给药结束后的肿瘤体积的实验结果表明,与PBS组比较,BML-111组小鼠肿瘤体积(171.86±37.22mm~3)明显小于PBS组(348.54±64.26mm~3)(P<0.01),其肿瘤生长曲线平缓。BML-111组小鼠肿瘤的瘤重(0.15±0.03g)明显小于PBS组(0.34±0.18g)(P<0.01),抑瘤率明显大于PBS组(IR=57.12%),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在光镜下,与BML-111组相比,PBS组小鼠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呈恶性增殖,细胞大小不一,且其细胞形状不规则,呈条索状排列,有纤维隔分离。肿瘤细胞胞核明显较大,着色较深,并且可见不规则的核分裂相。BML-111组小鼠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胞核体固缩,与PBS组肿瘤细胞相比,其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出现了多处片状坏死灶,大部分的细胞溶解、破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与PBS组比较,BML-111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明显减弱,其IOD值(20.01±4.21)较PBS组(91.12±8.60)低(P<0.01)。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与PBS组比较,BML-111组裸鼠血清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其VEGF浓度(C=7.87±0.28ng/ml)明显少于PBS组浓度(C=20.57±0.41ng/ml)(P<0.01),表明脂氧素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趋势。脂氧素A4在裸鼠体内可显著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与肿瘤生长相关的血管生成,在体内对恶性黑色素瘤发挥抗瘤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癌是世界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六大原因。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东亚地区的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的高危地区。近年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这扇窗关闭,心灵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保护好眼睛,提出眼保健的有效方法,以降低眼病的发生。
背景与目的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肺内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SSN)是指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SSN实性成分的识别与定量对鉴别诊断
[目的]建立植物数字检索信息系统。[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企业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QL(Structure QueryLanguage)语言设计了植物数字检索信息系统。[结果]该
[目的]研究大片段DNA提取和纯化的优化方案研究。[方法]在传统SDS提取法的基础上,对大片段DNA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进行了改进。[结果]建立了一种优化的DNA提取和纯化的方案,通过
近年来,自锚式悬索桥因其造型美观、对地形地质适应能力强以及良好的经济性能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锚固方式的改变,自锚式悬索桥在结构受力和施工控制等方面比传统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北省曲阳县羊平村为例,分析了曲阳县乡村民间文化旅游概况,阐述了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已经获得一定发展的优势,也总结了其道路绿化不足
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CAD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实用出发,探讨以绘制建筑施工图经典案例为线索的"三段式"建筑CAD教学新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识图和绘图能
[目的]从鲜牛奶中分离植物乳杆菌,为牛奶中植物乳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鲜牛奶稀释,进行涂布转接,再通过活菌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