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文学或文字的文学-“文”的观念的重新阐释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消亡论”与“文学永存论”的争论引起我们对当今文学发展的关注,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启示着我们去重新思考“文学”的涵义。本文第一章,通过对文学概念的源流的简单考察,我们勾勒出从前到现在的文学观念的演变过程。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在不同时代是不同的,当今关于文学“消亡”与“永存”的争论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文学”观念处在明显转变的之际。在古典美学背景下形成的文学观,在经历了一两个世纪之后,逐渐不合时宜了,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文学现象了。我们考察了这个古典美学的文学观兴起之前的文学观念,以及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中的文学观,这为我们提供了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文学应该基于文字来理解,而非局限于语言甚至言语。在第二章,我们辨析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通常流行的看法认为,文字只是语言的载体,文字附属于语言。本文考察文字的形成,借鉴人类学、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文字和语言不是简单地从属关系,而是相互结合而又有独立性。文字除了包含语言以外,还具有语言所不具备的表意功能,如图画、符号等视觉方面的功能。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字中包含的视觉功能得到彰显,并且大放异彩,人类的表意形式呈现“多媒体”的态势。而这种多媒体写作的兴起也并非凭空而来在第三章我们分析并总结了新出现的“多媒体写作”的表意方式,并回顾了文字诞生之前人类的表意方式,即通过实物、图画、符号甚至行为等方式表意,这种原始的表意方式正是当今多媒体写作的源头。但是今天的多媒体写作毕竟都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在各种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背后,总有文字作为其基底。从文字来把握文学,以文字为基础来思考文学的概念,我们便不能将多媒体写作排除在文学之外。本文通过对文学观念历史演变的简单考察,得出文学应当以文字为基础。又考察文字出现以前、文字出现之后和信息时代到来以后,人类表意形式的异同,得出文字是人类表意形式的枢纽。以文字把握文学,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介绍了曲柄式飞剪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液压缸损坏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
针对高寒地区温度环境特点,设计了低温环境轮轨磨损模拟试验装置,实现了低温环境下轮轨滚动磨损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室温(23~25℃)及–60℃试验温度下轮轨试样的滚动摩擦系数
随着"体验经济"概念的风靡,越来越多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台商和内容商将消费体验与社群构建联系起来,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本文以流利阅读为例探索了消
以桥式抓斗卸船机金属结构作为计算模型,依据《欧洲起重机设计规范》(F.E.M),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仿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桥式抓斗卸船机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不同工况
爱碧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一个欲望强烈、性格鲜明的悲剧形象,在物欲与情欲的精彩博弈中,追求爱欲的爱碧最终走向毁灭。通过对爱碧由追求物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而新疆正在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新丝路上的“核心区”。新疆的中小外贸企业在“核心区”内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这样
大型、重型焊接件吊运时,工件易勒伤和变形。采用新的吊运方法,大幅降低工件的变形率,杜绝勒伤等质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