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为”类目的复句习得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复句是中高级阶段的重难点。韩国学生在使用目的复句时偏误频频,表达混乱。本文基于目的复句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统计“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综合平台”中的语料,参考大纲和教材中的编写情况,对韩国学生汉语“为”类目的复句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汉语和韩语“为”类目的复句在复句连接方式、分句句型选择、语义性质与倾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给韩国学生的习得带来一系列困难。语义层面上,汉语“为”类目的复句有两种语义结构和语义重心模式,而韩语“为”类目的复句语义结构单一,只以行为分句为表述重点。语法层面上,汉语“为”类目的关联标记的位置可分为三种,而韩语目的连接词尾永远固定于两分句之间。语用层面上,汉语“为”类目的复句可通过交换前后分句位置来强调某一分句,而韩语中的分句顺序不可改变。对比韩语“为”类目的复句,汉语“为”类目的复句更加灵活、多变,对韩国学生来说较难习得。第二,韩国学生汉语“为”类目的复句习得情况不太乐观。从关联标记使用偏好来看,韩国学生“为”类目的标记使用单一,“为了”使用率高达83.47%。从偏误率看,“为”类目的复句偏误率不低,为34.3%。从偏误类型看,分句偏误和关联标记偏误较多。考察发现,目的标记的易混淆性、汉语复句的复杂性以及汉语和韩语复句逻辑连接方式的差异是偏误的主要成因。第三,各大纲和《HSK标准教程》对“为”类目的复句的编排基本一致,均从中级阶段开始学习目的复句相关内容。编排较为科学,符合教学和应用的要求。但是,各大纲对目的关联标记的定级并不统一,《教程》也未对目的复句的结构和用法进行系统讲解。此外,教材对常用“为”类目的标记的涵盖不够全面,未开设专项板块对易混关联标记进行对比和辨析,练习和复现数也较少。对此,本文对“为”类目的复句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例如建议增设目的复句及相关“为”类目的标记的讲解板块,以及适当增加教材中“为”类目的复句的练习和复现数。希望这些建议能为目的复句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思维模式是指个体关于能力是否可变的信念。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个体认为能力不可变,努力无用,在失败后会轻易放弃;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体相信努力能够提升能力,在失败后认为成功取决于努力,会坚持不懈。Dweck认为提升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助于其战胜失败取得成功。故事阅读是常用的思维模式干预手段。然而,以往研究对阅读何类故事能有效干预学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并未得到明确结果,且未考虑到阅读故事的数量以及被试的人格
学位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9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纯手术组(44例)和联合治疗组(47例)。单纯手术组患者仅采用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结合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
期刊
本文首先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祝”“祝贺”进行了本体方面的考察,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以本体研究为基础,结合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对二者进行了习得研究。主要观点如下:在句法方面,“祝”“祝贺”都可以在句中作谓语;都可以重叠;都可以受副词及形容词修饰;都可以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组合。不同点是“祝贺”还可以作主语、作定语、作宾语;“祝”“祝贺”的搭配形式不同;“祝贺”在
学位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统计和分析了日本学生汉语起始时间连接成分的使用情况。本文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日本学生的使用情况,选取日本学生常用的7个汉语起始时间连接成分,将这些连接成分与日语相对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接着考察日本学生的正确使用情况和偏误用例;最后分析偏误成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汉语起始时间连接成分与日语相对应成分在语义上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两者形式特征的不同主要集中
学位
文化内容短视频作为网络多媒体资源的一种,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受到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文化内容短视频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同时兼具文化性,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笔者所任教的泰国龙仔厝府三才公学教学设施完备,大部分学生喜爱并接受文化内容短视频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但是文化内容短视频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如何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泰国龙仔厝府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语义相近的三个处所词“四周”“周围”“周边”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汉语教学建议,以期能够为该组词语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立足于汉语本体,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进行考察。首先,从语义层面看
学位
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耦合,为社区协商空间的建构与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逻辑理路。协商空间作为协商源起的背景场域,是由协商主体相互交流、持续互动塑造而成的,贯穿并覆盖着整个社区协商的过程。从居民面对面沟通对话的议事广场,到借助社会资本等抽象要素联结起来的公共话语,诠释着协商初始空间的多元融合建构;协商规则、手段、方式等能够形塑居民参与治理的过程,从而影响决策结果,而审慎的问责与监督机
期刊
本文广泛收集和整理了汉语中包含“食”语素的词、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分析,分类阐释。首先,通过统计、甄别多部工具书,确定出“食”义项的总数以及语义引申方式。其次,在词群理论、隐喻认知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探索出“食”词群的语义范畴以及隐喻认知机制。最后,分析汉语学习者使用偏误情况,然后针对产生偏误的原因为“食”词群教学提出教学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文章在整理了多部字、词典的基
学位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运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搜集、描写、分析中介语语料中日本学生的正确用例和偏误用例,主要从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三个方面,对日本学生汉语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习得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日本学生对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呈现出不平衡性,照应衔接使用量远远超过省略衔接,且人称照应和名词性省略分别在照应和省略中占主导地位。日本学生的语法衔接偏误主要分布在指示照应和主语
学位
介词“对”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重点。本文在汉日语言对比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依托,对日本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对”的正确情况以及偏误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对偏误语料的分析,找出日本学生在使用介词“对”时容易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将汉语介词“对”与日语格助词进行对比分析。在语义方面,我们发现汉语介词“对”与日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