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科学相比,同为人类本质力量之重要体现的技术,由于在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方式更为直接,因而与人类社会有着更为突出的联系。随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随着技术在当代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愈益强大,关于技术与当下全球性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例如是否是技术本身的进步造成了愈益恶化的环境灾难?人类该不该放弃技术回归田园生活?新的、绿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能否彻底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立场,将生态运动融合到其技术批判思想的视域中,探究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其解决路径。大体而言,本文追溯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梳理并阐明了其技术批判思想的主体内容,即技术与生态危机根源之关系以及技术与生态危机出路之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作出了简要评价。具体而言: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本文针对技术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以及单纯的技术及其发展能否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等核心话题进行了探讨。具体阐明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是扎根于技术应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中的,认为技术并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不走出资本运转逻辑的技术替代是无法拯救当下生态危机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只有认识到“技术理性”下的生态后果,重建技术应用的伦理价值观,追求“生态理性”的社会发展目标,并将发展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新”技术融入到摒弃资本运转逻辑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之中,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当下生态危机的出路。总之,本文通过牢牢抓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核心,即对技术应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深层批判,阐述了诸如“绿色资本主义”是不可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就是“反生态”的等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制度上的优越性,即制度本身内含着对生态和谐的要求。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同样必须依靠技术这一重要的手段与力量,并且在构建生态科技体系的基础上来发展“生态经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