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脑胶质瘤,我国也是脑胶质瘤高发病的国家之一,脑胶质瘤的年发病人数以及病人的年死亡数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位居前茅,其呈侵袭性生长、广泛浸润正常组织是胶质瘤的特点之一,其侵袭性生长、广泛浸润给治疗带来了难题,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治疾病,也是该病病人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即便是采用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的治疗方案,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非常短暂,往往不会超过一年。医学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预后效果,不间断的试图研发具有诊断意义和/或治疗价值的新的分子生物标记物,但是均未取得让人满意的成效。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恶化过程中由多种因素、多种基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脑胶质瘤是发病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胶质瘤的发生与多种原癌基因、凋亡基因以及抑癌基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基因可以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起作用,细胞凋亡的抑制或平衡的失调,均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从而促使肿瘤的生长,影响肿瘤的转移及预后。随着生物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更新,大量的细胞粘附分子、水解蛋白酶等蛋白分子的生物学作用被发现,其在颅内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也陆续被阐明,但是有关其在脑胶质瘤中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却很少,因此有必要从分子水平着手,深入地研究胶质瘤发生、发展、浸润生长及转移等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迁移因子Slit2/Robol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侵袭以及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实验研究发现Slit-Robo信号系统在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达的Slit2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Robo1进行表达,可诱导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目前关于Slit2/Robo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鼻咽癌、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生殖系肿瘤中。关于它们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胶质瘤生成及预后是否具有协同性作用,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深入研究Slit2/Robo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机制及其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为今后脑胶质瘤的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并将成为针对胶质瘤迁移、浸润治疗的新靶点。 方法:随机选取40例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按照WHO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19例Ⅰ~Ⅱ级胶质瘤标本分为低级别组;将21例Ⅲ~Ⅳ级胶质瘤标本分为高级别组,所有入选标本的病历资料完整且均有本院病理检查证实。对照组10例正常组织标本取自颅脑外伤或者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内减压治疗切除的脑组织。所有入选的胶质瘤标本在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等治疗。所有标本均在手术切除后立即取材,用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后液氮保存。Slit2/Robo1在胶质瘤中表达情况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方法。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lit2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显著,而在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降低甚至不表达。Slit2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4%、28%,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不同组间表达率的比较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表达呈阳性,在脑胶质瘤中表达显著,且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表达逐渐增强,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00%、100%,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不同组间表达率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Slit2的表达随脑胶质瘤级别增高而降低,Robo1的表达随脑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Slit2-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三组间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750,P=0.000)。Slit2-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低级别组两组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233,P=0.000),Slit2-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高级别组两组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750,P=0.000),Slit2-Robo1在低、高两级别组中表达呈负性相关(r=-0.977,P=0.000)。 2、RT-PCR结果显示:Slit2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中表达量最高,在胶质瘤中随肿瘤级别的增高,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甚至不表达。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表达率最低,在胶质瘤中随肿瘤级别的增高,表达量呈逐渐增高趋势。Slit2及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中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三组间的表达具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P=0.000),Slit2在两两组间的比较显示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低级别组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在正常的脑组织组、高级别组两组之间以及低、高级别组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果可能与本实验的样本含量少有关。Robo1两两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P<0.05)。Slit2-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三组间的表达未见相关性(r=-0.050,P=0.94),结果可能与本实验的样本含量少有关,但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低级别组两组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552,P=0.000),在正常的脑组织中、高级别组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327,P=0.000),在低、高两级别组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233,P=0.000)。3.随访免疫组化实验中胶质瘤患者证实Slit2、Robo1均阳性表达者比Slit2阴性表达、Robo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长 结论: 1、Slit2在正常的脑组织组表达显著,在脑胶质瘤中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Slit2的表达依次降,高级别组中甚至不表达。在正常的脑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三组之间比较和两两组间表达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说明Slit2与胶质瘤的发生以及恶性程度具有关系。 2、Robo1在正常的脑组织组呈阳性表达,在各级胶质瘤中都呈过表达。在正常的脑组织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胶质瘤中三组之间和两两组间表达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级别增高,Robo1表达量逐渐增高,表明Robo1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具有关系。 3、Slit2的表达与Robo1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表明在脑胶质瘤中Slit2的低表达和Robo1的高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侵袭性、恶性进展以及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且Slit2的表达缺失和Robo1表达增高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两者的差异表达共同促进了胶质瘤的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病以及恶性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lit2/Rboo1可能成为胶质瘤迁移、浸润的新靶点。 4、生存分析显示Slit2、Robo1均阳性表达比Slit2阴性表达Robo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长,提示Slit2、Robo1因子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