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但规模急剧膨胀下的债务攀升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监管的宽松周期到来,金融行业向着混业经营方向发展。伴随着一系列金融制度、产品、交易方式等创新的出现,金融杠杆越来越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依赖的基础夯实不够,稍有不慎便容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测度我国宏观杠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研究我国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探求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在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程度的前提下推出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与扩散。本文是在理论分析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获取杆杆率和金融风险衡量数据,进行回归实证,并提出相关建议。首先,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回顾并梳理近20余年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五个阶段、四个部门各自杠杆率的变化情况。通过研究高杠杆率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理,从五个方向解释杠杆率如何传导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涉及银行信贷市场维度、货币与外汇市场维度、股票与债券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维度以及政府和实体经济维度5个维度、共17个实际指标,并运用实际数据测算出指数。实证结果说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市场、政府和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接着把系统性金融风险当作被解释变量,将总杠杆率、各部门杠杆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我国总体杠杆率、各部门杆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提高会造成杠杆率的提高。在较大置信区间内,杠杆率的提高也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防范高杠杆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晋县凹陷南部古近系沙四段一孔店组地层开展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凹陷内不同位置的沉积模式,并对沉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36-01    摘要:地名景观是一种非物质的语言景观,它们有时写在地图上、书上,有时写在路标上,有的甚至只是印在人们的头脑中,虽然它们不一定具有可视的物质形态,但是它们满足景观的空间特征,即指示着地表特定的空间。地名景观的时代性、空间性决定了它们可以反映出其所分布地区的文化空间过程,可以推
辩证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任元真(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急性肾炎蛋白尿,多由风邪犯肺,肺失宣发和肃降所致。慢性肾炎蛋白尿多与脾肾两虚相关。笔者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介绍如下。
基于Russell提出的流体因子f计算含气饱和度方法可以评价疏松砂岩储层的含气性。偶极横波测井能够准确地测量疏松砂岩的纵、横波速度,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可以计算流体因子f。
本文通过水解锂化的二硫化钼(LiMoS2)制备了石墨烯状二硫化钼,1并将其与石墨烯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当添加的石墨烯与LiMoS2的质量比为15:100时,制得的复合材料(Mo
课堂气氛的调控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采用调查、分析现行课堂气氛形成的根源,提出营造高中化学“情趣性”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
对AD9260的基本结构、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并给出了AD9260与AT89C52单片机接口的原理图及软件设计。
摘要 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等面阐述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设计基础课程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he Methods of Design Basic Course to Train Student
不管我们如何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名词来替代“差生”这个称谓,无法回避的是:全世界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都存在差生问题.差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这些因素往往不是
晚清上海开埠后,伴随着深重的民族危机,长久以来潜伏在封建男权下的女性第一次浮出历史地表,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社会中产生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女性价值和女性观念。名妓形象,作为文学史中绵延已久的女性形象,也作为晚清最为活跃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审美特征。不同于古典名妓才貌双全、色艺绝伦的理想范式,晚清名妓逐渐卸下了貌美和才艺的光环,朝通俗化、平庸化发展;不同于古典名妓歌舞助觞的风雅职能,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