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分子亚型的关系,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更合理、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超声对乳腺癌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乳腺肿块于解放军88医院普外科就诊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75例,其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174例,年龄38~81岁。所有患者手术前都没有接受放疗和化疗,术前行乳腺的超声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内容如下:肿块的大小(以2cm作为分界点,分为≤2cm和>2cm两组)、肿块的边缘(有毛刺/无毛刺)、肿块的边界(边界清晰/模糊)、肿块的生长方位(水平生长/垂直生长)、肿块后方回声情况(有衰减/无衰减)、肿块的微小钙化情况(有微钙化/无微钙化)、肿块内的血供情况(0~I级/II~III级)、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有转移/无转移)。术后,肿块送病理。按照以下4个步骤制作标本:①常规取材②固定材料(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③石蜡包埋④切成3-4um薄片。标本制成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标本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水平。本研究根据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划分为3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即: Luminal型(ER阳性或PR阳性,C-erbB-2阴性或阳性)、C-erbB-2过表达型(ER及PR阴性,C-erbB-2阳性)以及三阴性型(ER、PR、C-erbB-2均阴性)乳腺癌。全部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癌肿块呈垂直生长、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以及乏血供与ER、PR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肿块内微小钙化的出现及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C-erbB-2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肿块的大小、肿块的边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肿块的边缘、边界、生长方位、后方回声、有无微钙化、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血流分级与分子亚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无毛刺,似有完整包膜,后方回声无衰减,癌灶内极少出现微钙化灶,容易漏、误诊;Luminal型癌灶更易表现为垂直生长、边界模糊、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这些特征都是恶性肿瘤的典型表现,因此不易误诊、漏诊;C-erbB-2过表达型癌灶内微钙化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1)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ER、PR及C-erbB-2这三种受体的表达存在相关性。(2)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3)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它的分子亚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4)通过超声影像学与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可初步估测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更合理、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为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进一步提高超声对乳腺癌诊治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