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33对飞蝗型变的调控机理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型可塑性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包括多种调控机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是控制表型可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miRNA作为非编码RNA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iRNA在表型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飞蝗两型转变是典型表型可塑性现象,在高密度下呈群居型,在低密度下呈散居型,且两型飞蝗在不同的种群密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前期研究结果发现,miRNA在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中有显著差异表达;同时多巴胺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在飞蝗两型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miRNA可能调控了多巴胺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从而引起飞蝗型变。本研究以飞蝗为模式生物,研究miRNA介导的表型可塑性分子机理以及飞蝗型变的调控机制。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靶向调控pale和henna基因进行miRNA预测,并利用qPCR对飞蝗两型进行miRNA和靶基因的定量,检测其表达趋势的相关性,获得潜在调控pale和henna基因miRNA为miR-133。利用miRNA的原位杂交和靶蛋白的免疫组化实验,发现miR-133在飞蝗前脑中特异性表达,与前脑中henna和pale的表达呈负相关。   通过体外荧光素酶实验分析了miR-133和hennapale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发现miR-133与hennapale有直接相互作用关系;而且miR-133靶位点结合在henna编码区,引起hennamRNA的降解;miR-133的靶位点结合在pale的3UTR区,阻断pale的蛋白翻译。   进一步的体内功能验证发现,群居型飞蝗过表达miR-133能够抑制henna和pale的表达,并减少多巴胺的合成,导致群居型飞蝗的行为趋近散居型。与此相反,散居型飞蝗抑制miR-133的表达能够增强henna和pale的表达,提高多巴胺的合成并引起散居型飞蝗的行为趋近群居型。研究结果对揭示miRNA介导的表型可塑性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同时为筛选飞蝗防治潜在的新靶标,设计有效的环保型药物抑制飞蝗群居型形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昆虫属于变态发育类型的节肢动物,其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多次蜕皮过程,才能完全发育成成虫。昆虫蜕皮发育过程中涉及几丁质的大量合成与降解,因此昆虫几丁质降解系统中的
本文对玉竹多糖的提取、口含片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玉竹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玉竹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其抗氧化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玉竹提供了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主要
  将随机八肽通过主要衣壳蛋白pⅧ展示于丝状噬菌体fd-tet表面,从而获得f8/8风景噬菌体文库.因其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多肽展示效价高、稳定性好、结构高度均一等,是靶向配
会议
  以DNA为模板合成的Ag NCs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识别领域。然而,对于DNA-Ag NCs的发光机理至今仍不是很清楚。我们通过一系列光
会议
GCN5是第一个在酵母中被发现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它引起的赖氨酸位点的乙酰化能使组蛋白与DNA的结合减弱,有利于起始基因转录。有研究发现GCN5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表达异常,但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极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甚至可达单分子检测水平.但只有在粗糙的Ag、Au、Cu等金属表面才有强的SERS效应,在其他材料以及光滑甚至原子级平整的单
会议
近年来,由功能性π-共轭有机分子衍生物形成的自组装体在光电材料等领域显示的优异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多环芳烃衍生物作为此类化合物的代表,常常作
  该实验构建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日落黄.首先采用修正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通过共沉淀作用在其表面生成磁性Fe3O4纳米微粒,为了提高生
会议
近年来,由于气-液-液三相体系在生化,均相催化,萃取等领域中的应用增加,气-液-液三相体系内的传质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气液传质过程中,具有较高气相溶解度的有机相的加入能够强化气液间传质过程,提高气相组分的吸收效率。由于气-液-液三相体系复杂多样,且研究结论具有各异性,缺乏较为完整全面的理论模型,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促进其工业应用。CO2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如何减少C
  微-液/液界面上电荷(电子和离子)转移反应过程的研究是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前沿之一,除了利用单或双通道微、纳米玻璃管支撑液/液界面从而得到单、双通道微/纳米-液/液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