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使用回顾性探究的方式对病例进行分析,针对在2002年1月-2015年12月时间段中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数据完整的535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影响该疾病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升级的术前或术中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材料和方法:收集自2002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入院,经术前或术中手术探查,考虑有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而接受子宫内膜癌标准分期手术治疗的535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门诊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使用Kaplan-Meier法以及log-rank检验方式进行生存率研究,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病理分期升级与否的术前、术中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术后病理分期升级与否的预测价值。结果:1.术前诊断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35例,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级的病例有125例,比率为23.36%。淋巴转移的病例有32例,比率为5.98%。2.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级病例预后较未升级病例差,两者的无瘤生存期、总体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01)。3.分析导致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级的术前和术中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提示肌层浸润程度、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巨块型(4cm为界)和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升高明显的预测了术后手术病理分期是否升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肿瘤病灶巨块型和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是预测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级与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4.以肿瘤病灶巨块型和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升高做ROC曲线,结果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的可信区间为0.691-0.791。结论:尽管临床Ⅰ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但确存在较高的手术病理分期升级率。因此对于术中判断肿瘤病灶巨块型的患者,特别是合并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升高者,更容易出现术后病理分期升级,因此需全面评估后接受适当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