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在2014年2月底公布了一项针对打车软件的规范政策,一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的主要问题在于首先解释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出租汽车市场,证明该政策的必要性。进而探究政策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针对政策的不足之处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证明政策必要性的过程中,本文将会利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政策分析模型还原该政策议程建立和出台的过程,利用理论指导窥探上海市政府出台规范打车软件使用政策的原因,并最终得出该政策的出台适时合理的结论,证明该政策对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是必要并且及时的。其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本文还将探讨该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多源流模型中各源流发展特点的分析,找出目前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介绍国外政府对打车软件的相关态度和政策以及运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辅助理论,对政策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最后,本文还将会对该问题做进一步深入和扩展。打车软件渗透到出租汽车行业只是整个社会加速信息化的一个缩影,中国的各传统行业都已经面临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和影响。打车软件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多行业将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政府对于传统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如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成为了目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文末还将会从上海市政府规范打车软件这一事件中得出些启示,探寻在电子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当今中国社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该如何应对电子化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本文的研究背景是近两年打车软件风靡全中国的现象,尤其是在各大大城市中,打车软件更是颇受欢迎,但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而引起上海市政府出台规范政策的直接原因就在2014年年初国内两大主流打车软件公司纷纷开始大打价格战,导致整个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原有的监管形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因此本文也希望通过对该政策的分析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对打车软件和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从而达到完善出租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