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并通过检测该模型相关指标,如术中效果、术后效果、肝功能变化情况、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同时研究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体外扩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模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脏归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选择性结扎大鼠肝脏的左外侧叶和中叶,观察结扎后结扎叶与未结扎叶的血运状况及外观改变,分别于术后第1、2、3、7、14天分批处死6只大鼠,并观察大鼠肝脏的形态学变化,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的变化,HE染色了解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胶原的产生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HGF、SDF-l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应用流式细胞术对BMSCs的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成脂、成骨诱导,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体外,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研究不同时间点的模型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作用的差异,并通过SDF-1α/CXCR4轴的特异性阻断剂AMD3100和HGF/c-met轴的特异性阻断剂K252-a的阻断作用,了解血清中SDF-1α、HGF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清趋化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研究结果我们成功地对30只大鼠顺利实施了sPVL手术。随时间的推移,模型组各亚组未结扎叶肝重占肝脏总重的比例逐步增加,未结扎叶的比重则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ALT在术后第2天即达到峰值,之后于术后7天左右回落至术前相同水平。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波动。与假手术组相比,HE染色示结扎后早期未结扎肝叶中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性,之后肝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增宽,而结扎叶肝细胞则明显地缩小。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结扎肝叶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出现广泛的胶原沉积,而未结扎叶肝脏则无明显胶原沉积。sPVL手术后,血清中HGF的水平快速升高,之后逐渐回落,而SDF-1α的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Transwell实验证实sPVL术后血清对BMSCs有趋化作用,且趋化作用的强弱与HGF的水平高低相一致,通过HGF/c-met轴阻断剂K252-a的阻断作用,BMSCs的穿膜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对BMSCs的趋化作用并不因SDF-1α/CXCR4轴阻断剂AMD3100的作用而下降。western测定的结果显示,sPVL模型血清与BMSCs共孵育后,BMSCs中HGF受体c-met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且与血清中HGF的浓度呈正相关,而K252-a的阻断作用能够降低切断这种关联性,使c-met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同时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大鼠BMSCs,并进一步证实该模型能够引起血清中HGF表达水平,术后HGF的高表达与BMSCs的归巢能力呈正相关,这一相关性是通过HGF/c-met轴起作用的。未发现SDF-1α/CXCR4轴在该模型中对BMSCs的归巢起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