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泰国、韩国到俄罗斯及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再到墨西哥和巴西,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及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重大危机在世界各个角落游荡。这些危机的爆发都伴随着传染的发生,而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破坏性也在不断增强。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演变,对实体部门的冲击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事实表明危机的爆发传染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一种伤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一步步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一国内部金融危机是如何扩散到外部,如何成立一个有效的危机传染预警机制,控制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危机中的处理机制都是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首先以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选取美国、德国、日本、香港、中国的股票日收盘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来检验金融危机下相互之间的风险传染具体途径。随后文章以资产组合角度来分析影响金融危机传染大小的因素,主要得出结论是共同因素的冲击、不确定的增加和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都会加快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在检验结果及传染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一些宏观经济变量来分析传染对不同国家造成不同影响的原因。文章最后在传染检验的基础之上结合风险传染影响因素,分析各个国家相互传染的具体原因及对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些借鉴。根据文章分析,危机时期各国股票市场联系程度的变化可以为投资者、风险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我国开放资本市场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加强与国外经济金融合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建设。在危机爆发传染时市场经济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所以此时无论是在心里方面还是实质方面应强调危机处理中政府的引导及支持作用,在了解到冲击渠道的同时,也应该具体到一些中间目标,如降低人们的不确定性、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减弱共同冲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