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因应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生态安全正引起学术界的日益关注,生态安全的本质是通过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和监测,来保证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在其自我更新能力范围内,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形式,山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往往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生态旅游成为山地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而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使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突出生态安全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态安全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是山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研究从两个层次构建了以区域整体旅游开发为特征的基于生态安全的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一方面,从生态安全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型,摸清区域自然资源存量与利用状况,评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区域内生态要素的优劣势,为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指导,达到整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从旅游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来确保生态安全,应用生态学的几门分支学科-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系统管理学,从旅游景观、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和旅游管理这几个层面来指导生态旅游开发。
本研究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作为实例,对岳西县生态度假旅游开发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1.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岳西县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资源利用方式
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总体而言,全县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处于其自我更新能力的范围内,生态系统健康,全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另一方面,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全县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较高,现有的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只有发展生态旅游业和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2.以恢复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探讨对破损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森林景观美化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岳西境内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研究,得出必须根据具体生境和植物群落生长态势,制定相应的生态恢复目标,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栽培相结合的措施,构建合理的演替群落,消除自然演替中存在的退化顶极现象,引导和改变当地的生产生活,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和谐统一。
3.以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探讨对旅游活动空间布局进行景观生态调控的方法,通过对妙道山风景区的研究,提出了游步道的设计和导向是进行景观生态调控的关键,是达到生态整体性和景观空间异质性统一的根本途径。
4.山地生态旅游产业必须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实施清洁生产和建设生态农业,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针对岳西县的实际,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改造以及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贯彻清洁生产理念。生态农业是山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是实现社区参与的最好方式和最佳途径。通过对岳西县农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具体思路:建立立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结构与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基地。本研究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将资源核算与经济效益核算相结合,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大小得出,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是岳西县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高的农产品,是应该优先发展的农产品,也是当地最有生态特色的旅游农产品。
5.以生态系统管理学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岳西县生态旅游开发的系统管理:生态环境与旅游流之间的和谐,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利益共享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监测和反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