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报刊研究(2001年——2007年)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新世纪(2001—2007年)中国的少数民族报刊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研究,全息式地提供民族报刊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不可回避的问题、肩负的使命及应对之策;总结探索民族报刊发展的规律,为民族报刊的进一步繁荣出谋划策,也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积极建议。选题目的与意义:立足民族报刊的现实,聚焦民族报刊的实践,以最贴近的视角与目光,去阐释民族报刊面临的问题,探索民族报刊发展的坦途,是每一位民族新闻研究者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任何历史研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探索和驾驭规律,从而指导实际工作。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历经100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多语种、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鲜明的新闻传播体系,但是,有关的学术论著和论文大都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很久之前的既往史料的挖掘与分析上,与民族报刊现实的联系不紧密,不能为当前的行动提供最为妥当的参照和指导。所以,从理论为现实服务的角度看,本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新闻媒体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当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时代,民族报刊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其使命有何特殊之处?本文将探讨民族报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巩固边疆、稳定大局的重要意义。民族报刊的研究虽然已经步入正途,有些研究成果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但大多集中在微观方面,缺乏宏观式的整体论述;有关我国新世纪民族报刊的研究资料并不多见,且较为零散。本课题将新世纪民族报刊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研究、梳理与剖析,全息式地提供民族报刊发展的动因、取得的成就、不可回避的问题、肩负的使命及应对之策。在论述上力避语焉不详,泛泛而谈,或者一鳞半爪,就个案说个案,力争形成较为开放、系统而完整的论证结构与体系。研究方法:本论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社会调查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清晰揭示研究对象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的动态发展,考察研究对象自身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新世纪民族报刊的现状、成就、问题、使命和对策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探索民族报刊发展的规律,为民族报刊的进一步繁荣出谋划策,也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积极建议。新的见解:本论文在借鉴吸收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民族报刊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民族报刊的使命与发展对策上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与见解。
其他文献
党报,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走过了不寻常的发展道路。大大小小数次新闻改革都从时间和理论两方面使党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本文采
学位
学位
对于置入式广告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业界的操作性研究,主要关注置入式广告的类型、效果等;二是人文、社科的批判性研究,指出置入式广告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本文的立
从市场来看,在实现全国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合并之后,各地电视台都逐渐朝着频道专业化的方向阔步前行。属于经济类电视频道之一的财经频道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财经专业化,这一点和中
在现有媒介管理体制下,党报要进行舆论监督,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舆论监督,不得不受到一些政治因素限制。但是新近“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要“做好舆论监督”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