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tubule interstitial fibrosis,TI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进行性恶化的共同途径。肾间质纤维化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irx,ECM)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的综合结果。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是肾间质中产生ECM的主要细胞。最新研究认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病理刺激下可发生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 maltransdifferen tiation,EMT),丧失原有的细胞表型特征,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呈现MyoF的特征表型,成为肾间质MyoF的主要来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TEMT的主要诱导因子,可单独或通过其致肾纤维化作用的下游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 issue growth factor,CTGF)促使TEMT的发生。 目的:本实验研究积雪草颗粒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的作用,以及对CTGF、α-SMA、TGF-β1和纤维化抑制性因子BMP-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积雪草颗粒对肾间质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积雪草颗粒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福辛普利(蒙诺)为阳性对照,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TGF-β1诱导组;③TGF-β1+积雪草小剂量组;④TGF-β1+积雪草中剂量组;⑤TGF-β1+积雪草大剂量组;⑥TGF-β1+福辛普利组。培养48h后取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细胞α-SMA、CTGF、BMP-7、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组细胞从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向梭形肌成纤维细胞转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量胞浆CTGF、α-SMA、TGF-β1染色阳性细胞,而BMP-7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积雪草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显著,积雪草大剂量组上述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蒙诺组细胞变化与积雪草大剂量组相似。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组细胞CTGF、α-SMA、TGF-β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BMP-7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积雪草大剂量组CTGF、α-SMA、TGF-β1、BMP-7的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别(p>0.05);积雪草大剂量组和福辛普利组CTGF、α-SMA、TGF-β1、BMP-7的mRNA表达与TGF-β1诱导组差异显著(p<0.05);福辛普利组细胞变化与积雪草大剂量组相似。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源性TGF-β1mRNA的表达与CTGF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5,p<0.01),与α-SMA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8,p<0.01);CTGFmRNA的表达与α-SMA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5,p<0.01);内源性TGF-β1mRNA的表达与BMP-7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974,p<0.01)。 结论:①积雪草颗粒对TGF-β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TGF和α-SMA的高度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②大剂量积雪草抑制CTGF和α-SMA表达的效应与福辛普利相似;③积雪草颗粒可以对抗TGF-β1诱导的BMP-7降低;④由此推断,积雪草的抗纤维化作用可能通过降低CTGF和α-SMA的表达,上调BMP-7的表达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