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越发密切,中国旅游业已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旅游文本是指一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文本,包括景点宣传、广告标语、民俗民情画册等内容,隶属于外宣文本。该文本在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宣传我国的旅游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国外读者与游客免受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研究和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已成为一项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美丽中国之美丽山东》是旅游文本的典型代表,该书以优美的语言,全景式地描述了山东省独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顺应论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2004)提出。顺应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语言交际行为和认知的理论。它以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为契机,描述人类使用语言的各种现象,阐释人类语言交际的心理机制、过程以及社会、文化、认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由于旅游文本具有信息性和诱导性等特点,因而在翻译过程中更能灵活的运用顺应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际活动,涉及到语言的转换,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实践,译者能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基于顺应论,以《美丽中国之美丽山东》的英译实践为例,通过对旅游文本翻译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努力探寻和发掘一系列既符合顺应论内涵又适合旅游文本特点的翻译策略,如:增译、减译、加注等,旨在为顺应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进行全面介绍,随后对顺应论和旅游文本翻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对顺应论的历史发展、三个理念、四个维度进行深刻阐释,对旅游文本和《美丽中国之美丽山东》的语言及功能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翻译实践,论文从顺应的四个维度,以例证的方式,全面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总结主要发现、剖析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正> 中国盆景艺术之美,美在余韵不绝的诗情画意。周瘦鹃老先生说:"凡是制作盆景的高手,必须胸有丘壑,腹有诗书,多看古今名画,才能制成一盆富有诗情画意的高品。"诗情画意作
知识溢出与集聚具有内生互动关系,表现为知识溢出促成集聚,集聚也有利于知识溢出。厘清和回顾文献中知识溢出与集聚的互动关系既对我国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群建设有较强的现实意
为适应铁路提速、重载的需要,国内自丰研制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进口新型内燃机车都要求使用第五代柴油机油(简称五代油)。历经一年多的DF4D机车现场行车试验结果表明,天津日石生产
假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之一,其具有正负双重效应,正效应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加速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效应、对居民幸福感的增进效应;负效应表现为
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模式"道德银行"目前出现了萧条的局面,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道德银行模式无论从内涵还是从运作来分析,都与经济密不可分.要使道德
<正> 1991年5月,笔者获得这株榆桩,经过几年的栽培和养护,制作成榆树盆景《蹉跎岁月》(见图A)。原桩下部有三条碗口粗的主根,其中外侧两条根已经枯腐。长期受碎石挤压,加之原
历史上,我们将连接川陕之间的道路谓之蜀道,其中故道是川陕军事交通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次数最多的道路。具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发生在川陕之间诸条蜀道上的战争约有45场,而发
本文探讨了非吸收性冗余对双元性战略的影响作用,分析了不同组织结构控制方式对其的调节效应。结论证明非吸收性冗余存在着一个有利的最佳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双元性战略,
百合近几年来国内发展迅速,但主要种球依赖进口,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2005年本刊专家视点栏目就曾撰文《百合须走国产化之路》(赵祥云),探讨国产化存在的诸多问题。时至今
<正>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