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博物馆展陈照明中,光照会对文物材料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作用,照明条件需要被严格控制。目前针对光敏感文物的展陈照明指标仅为50lx。而光敏感文物材料往往颜色丰富,需要在高照度环境才能有效观赏。如何在不增加对文物损伤的条件下提高照明水平是展陈照明设计希望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提高展陈照明水平,减少文物的受损是首要前提。若使用对文物损伤最小的光源进行照明;并采用氮气环境对文物进行储藏,可以同时减少文物的老化。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减少文物的光损伤,相比现有照明条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照明水平,缺乏有效证据支撑以及系统分析。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常见光敏感文物材料在不同气氛环境下的光辐照褪色老化规律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设计老化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以色差量化实验结果并分析之,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光敏文物的主要材料成分,利用传统工艺设计制作了两组不同基材的彩色样品,即以宣纸为基材的国画颜料(硃砂、赭石、三青、三绿、炭黑、花青、胭脂、酞青蓝、曙红)样品,以及以丝绸为基材的植物染料(黄檗、茜草、栀子、槐米、紫草、苏木、靛蓝)样品。(2)设计不同气氛环境连续老化实验系统,分析不同环境光辐照对文物的影响。卤钨灯红外光含量较高,设计连续热老化实验,分析红外光对文物损伤的主导作用。上述研究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如下:(1)大气环境中老化研究结果表明:1.蓝光含量最少的可见光光源对文物的损伤最小(实验辐照剂量约等于50lx等效曝光18年,50000lx?h/年等效曝光140年);2.丝绸染料经光辐照后的褪色高于国画颜料经光辐照后的褪色,丝绸染料对光更为敏感;3.低色温LED对文物的损伤更小;4.色温无法区别同色温异光谱的现象,文中提出利用蓝白比作为LED的限定指标,可以更有效的降低LED对文物的损伤。(2)对比光辐照以及连续加热老化实验结果发现:光辐照时,红外光对文物损伤的主导原因是加热使文物表面温度上升催化文物材料的光化学反应所致。(3)氮气环境光辐照老化研究结果表明:氮气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光辐照对文物产生的损伤。利用氮气环境储藏文物可以有效提高展陈照明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博物馆展陈照明利用蓝光含量更低的LED光源并使用氮气保存文物,可以提高展陈照明条件而不增加光辐照对文物带来的损伤。本研究可以为博物馆展陈照明光源的研发以及文物照明环境的改进提供指导,对我国乃至世界展陈照明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