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粳稻米质好、商品率高,粳稻生产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方粳稻育成的品种很多,但缺少推广面积大、适应性广的大品种,这与北方粳稻种植区地理分布广、气候条件差异大、品种生态适应性窄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北方不同生态区育成的11个粳稻品种为试材,分别种植在辽宁、吉林、内蒙、宁夏、新疆5个省12个试验点,分别调查各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穗部性状、米质性状的表现,分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对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穗部性状、米质性状的影响,研究不同地区产量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关系,为不同生态区针对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优化栽培措施,充分发挥不同生态区育成品种的产量和米质优势,提高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环境对北方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不考虑具体品种间的差异,产量在新疆地区最高,在宁夏地区最低。有效穗数最高的试验点位于新疆和吉林公主岭,有效穗数最低的试验点位于宁夏和辽宁苏家屯。穗粒数最高的试验点位于吉林通化和内蒙,穗粒数最低的试验点位于宁夏。结实率和千粒重最高的试验点出现在宁夏,结实率最低的试验点位于吉林通化、辽宁海城和内蒙,千粒重最低的试验点出现在辽宁海城。2.环境对不同地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的穗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穗长的最大值出现在吉林通化,最小值出现在宁夏。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宁夏,一次枝梗千粒重的最大值出现在宁夏,二次枝梗千粒重的最大值在辽宁铁岭。一次枝梗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新疆,最小值出现在宁夏。二次枝梗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吉林通化,最小值出现在宁夏。3.环境对不同地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的米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糙米率以辽宁海城和沈阳地区最低,其次是吉林通化和内蒙。精米率最低的试验点出现在辽宁海城,整精米率最低的点出现在辽宁铁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小的试验点出现在吉林公主岭和松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宁夏。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辽宁海城,其次是辽宁沈阳和吉林公主岭。直链淀粉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辽宁铁岭和吉林公主岭。稻米含水量以辽宁铁岭和吉林公主岭最低。米饭的蒸煮食味值以吉林松原和辽宁开原最高。4.以辽宁沈阳试验点的试材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不同地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各品种在叶片生长速度上差异不大,在分蘖力和单穗颖花数上有显著差别。日本培育的品种秋光分蘖力最强,新疆培育的新农粳伊4号分蘖力最弱,盐粳283的单穗颖花数最多,秋光的单穗颖花数最少。各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上有显著不同。正是由于不同品种在生长发育上的显著差异,对生态环境和人为环境响应程度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和米质性状上的显著变化。今后育种材料应尽量多年多点广泛试种,以明确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并针对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不同的生态区制定最优的栽培措施,实现优质、高产、广适、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