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阔叶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有1%的森林遭受火干扰的影响,在中高纬地区,林火更是出现频繁,火是森林湿地一个重要的干扰因子。本文以小兴安岭4种森林湿地类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油桦-修氏苔草(Betula ovalifolia-Carex schmidtii)灌丛沼泽、毛赤杨(Alnus sibiricα)沼泽、白桦(Betulαplαtyphyllα)沼泽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火干扰对生长季森林湿地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干扰对各类沼泽生长季节空气、土壤温度以及水位均具有显著影响。毛赤杨火烧样地、白桦重度火烧样地的空气和各层土壤温度,草丛、灌丛火烧样地的空气和0-10cm各层土壤温度,白桦轻度火烧样地空气和地表温度较对照样地均有提高。火干扰使各类沼泽水位下降,且白桦沼泽重度火干扰较轻度火干扰下降幅度更大。火干扰对各类型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影响。除白桦沼泽重度火烧样地外,其他各样地CH4通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一致,均呈现春季吸收、夏秋季排放,秋季大于夏季的季节变化规律;重度火干扰使白桦沼泽CH4排放通量由弱排放转变为弱吸收,并改变了其季节分布格局,呈现春夏季弱吸收、秋季弱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火干扰改变了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分布格局,未火烧样地CO2排放通量春秋较低且相近,夏季排放最高,火干扰使其则转化为夏季>秋季>春季的季节分布格局。各类型沼泽火干扰前后N20排放季节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其通量较小但变化幅度较大。火干扰对白桦沼泽生长季CH4排放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影响较弱。仅草丛沼泽对照样地、毛赤杨沼泽、白桦轻度火烧样地甲烷通量与个别土层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土壤温度和地下水位是影响CO2排放的主控因子,火干扰提高了CO2排放通量与深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火干扰对生长季N20排放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仅灌丛沼泽火烧样地、白桦沼泽对照样地N20通量与个别土层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各类型沼泽水位与CH4、N20排放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与CO2显著负相关。火干扰对CH4排放的影响与火干扰强度有关,白桦沼泽重度火烧后由CH4排放源转变为CH4的弱吸收汇,其他类型沼泽经火烧以及白桦沼泽经轻度火烧后,CH4排放源的强度均增强。火干扰削弱了各类型沼泽生长季节N20、土壤CO2的排放,且白桦沼泽轻度火干扰减弱幅度大于重度火干扰。火干扰增强了灌丛沼泽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33.9%,削弱了其他类型沼泽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12.7%~38.1%),且白桦沼泽轻度火干扰减小幅度大于重度。因此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角度考虑,湿地管理实践中可以适当开展计划火烧。
其他文献
学位
能源问题日趋严重,非可持续能源运用的不充分、不合理是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减少非可持续能源的消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能源利用中,电能是一种可以高效利用,稳定传输的能源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HPLC-CSP)是目前最受欢迎且最直接有效的手性拆分方法之一。传统多糖类衍生物通常在糖单元的三个位置具有相同的取代基,而对于区域选择性引入不同基团的研究相对较少。前期研究表明,不同位置引入的不同结构取代基对于该类衍生物的手性识别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其中,糖单元具有对位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的直链淀粉类手性固定相表现出优于其它固定相的手性识别性能。另一方面,涂敷型手性固定相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