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构造具有一定的间歇性特征,当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时,河流的相对稳定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水系持续记录着地貌演化过程的构造活动信息,因此流域地貌研究对于追踪构造运动和地形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DEM、遥感影像和地球物理资料,对研究区水系和地貌参数进行提取,计算流域面积—高程积分(HI)值,并对断裂构造进行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别从水系分布格局和流域地貌发育阶段两个方面,就河套磴口东南部水系发育与活动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获得如下认识:1)利用DEM、遥感影像及地球物理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构造解译,并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磴口—本井断裂和桌子山断裂两组活动断裂,断裂带处表现为高坡度、高起伏度的地貌特征。2)通过将水系网络及水系密度与断裂构造叠加、水系密度图与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比对研究,发现活动构造对研究区的水系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域水系密度分布与布格重力异常图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磴口—本井断裂活动使得山前发育一系列下切较深的横向水系,桌子山断裂活动使得研究区西部多发育密集的平行状水系,东部发育分散的树枝状水系;3)运用DEM数据和面积—高程积分,对研究区各流域地貌演化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各流域存在着地貌发育阶段的差异,自西向东由壮年(偏幼)期逐渐趋于老年期。同时水系及流域的不对称发育格局反映了研究区东西部存在构造活动差异:一方面自晚更新世早中期至晚更新世末期,研究区所处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存在差异性隆升,西部的隆升幅度要大于东部;另一方面是由于东西部断裂活动性差异,在全新世时期,横贯研究区的磴口—本井断裂西段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同时研究区西部受桌子山断裂活动影响,抬升幅度较大。本文利用多源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研究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和地貌参数提取,分析了水系发育与活动构造的相互关系,加强了活动构造对地表过程控制作用的研究,同时也为河套盆地南部边界的构造研究补充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