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然而,国内现有手术导航系统定位方式以光学导航为主,应用场景单一,且光学导航存在光学遮挡问题,导致定位手术器械不可见,并降低手术连续性。另外,在临床手术中,医生还面临着高难度手术中强迫体位多、定位精度要求高与手术时间长等难题。针对以上临床难点,本文将电磁定位应用于动态导航中,研发了基于动态图像引导的电磁手术导航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1302903; 2017YFB1104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971709; 81828003; M-0019; 820115301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然而,国内现有手术导航系统定位方式以光学导航为主,应用场景单一,且光学导航存在光学遮挡问题,导致定位手术器械不可见,并降低手术连续性。另外,在临床手术中,医生还面临着高难度手术中强迫体位多、定位精度要求高与手术时间长等难题。针对以上临床难点,本文将电磁定位应用于动态导航中,研发了基于动态图像引导的电磁手术导航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目标孔轴线的配准算法:利用标准尼龙螺钉、螺母与交锁髓内钉的装配关系,计算了目标远端锁钉孔的配准转换矩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算法与自主研发的髓内钉导航系统的集成。基于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The Visualization Toolkit),提出了权重值优化配准算法。优化前配准精度为0.88?0.22mm,而经过优化后的精度为0.70?0.11mm。实验表明其可以有效改善口腔种植手术中配准钛钉精度平均分布情况并提高整体配准精度。(2)提出了二次标定算法:利用夹具对髓内钉导向器进行近端与远端进行标定,实现其姿态可视化并提供动态图像引导医生进行锁钉植入,将其与髓内钉植入系统样机进行集成,并提出基于3D Slicer平台的精度验证方案。股骨模型实验表明,该系统距离误差为1.50?0.20mm,角度误差为2.73?1.09。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为髓内钉远端锁钉的精确植入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案。(3)提出了虚拟钻头标定算法:利用标准钻头的初始标定矩阵,根据不同钻头的长度尺寸,自动输出对应标定矩阵。其标定精度为1.36?0.18mm,解决了种植手术中手机钻头重复标定的问题。以光学导航系统作为对照组进行模型实验,在3个头骨模型中植入了12枚种植体,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入点、出点与角度误差分别为1.41?0.18mm,1.81?0.16mm与1.83?0.20。同时,在猪上颌骨植入6枚种植体,对应误差分别为1.25?0.07mm,1.77?0.12mm与1.73?0.26。基于上述算法,利用VTK 8.2.0、IGSTK 5.2与Qt 5.9等多种开源平台软件库,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研究并完了了基于电磁定位技术的手术导航系统(包括:髓内钉远端锁钉植入电磁导航系统Tian Xuan-MDTS与口腔种植电磁导航系统Tian Shu-ESNS)的开发,提出了对应的精度验证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可实现髓内钉远端精准锁定与口腔种植体的精确植入。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手术导航系统的实用性,为电磁导航技术在骨科与口腔种植领域的临床普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天网工程的建设和人民对公共安全的关心,行人重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视频监控,智慧安防,刑事侦查等领域。迫切的实际需求使得行人重识别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基于视频的行人重识别含有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和运动信息,逐渐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在针对表观特征学习的视频行人重识别研究中,将行人序列映射为单一的总体特征是其关键。平均池化或循环神经网络是最经典的聚合所有单帧特征的方法。但是,它们往往很难处理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图像技术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交互式图像分割指提取用户的交互信息,结合图像包含的特征,对图像中用户感兴趣的目标和区域进行提取的一种技术,是图像分割技术的延伸和拓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割结果的好坏和执行效率对于后续图像处理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交互式图像分割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积累了众多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调研和
万物互联是未来社会的趋势,其基础是蜂窝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对于物联网节点,不仅要求其能够形成信息传输网络,而且还应具有对所连物体进行定位的功能。因此,本文把研究目标确定为:借助5G宽带信号,并将其与NB-Io T窄带信号融合,辅以其他合适的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从而拓展物联网的应用。算法研究是本文工作的重点之一。论文研究了基于阵列天线的入射角估计(DOA)算法,重点研究了MUSI
近几年,无人机视觉检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随着应用的深入,对视觉检测图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曝光时间内无人机平台与检测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拍摄的图像因运动模糊导致质量下降而影响目标识别与测量精度。使用高精稳像设备能抑制高频振动的影响,但难以解决有气流扰动时出现的图像模糊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无人机路面检测研究视觉图像运动模糊复原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运动模糊的模型建立。本文首先
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宏观体在能源、环保、传感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氧化锌纳米棒的表面形貌与单体结构对其理化性质有着显著影响,然而,由于其复杂性,目前尚缺乏批量化、自动化测量氧化锌纳米棒宏观体基本结构特征的高效方法,这极大阻碍了利用理论方法量化地处理实际问题。当前,表征氧化锌纳米材料表面形貌和基本结构特征的主要方法是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国内外图像处理技术在纳米结构电子像的应用中主要针对
气膜冷却孔是提升航空发动机效率、可靠性及耐高温性能的关键,气膜冷却效果受气膜孔轴向、孔径及空间分布等几何特征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叶片的铸造偏差、电火花加工误差等因素,部分气膜孔几何特征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因此,如何在涡轮叶片的曲面上,对数量多、孔径小、轴线方向多变的气膜孔进行几何特征测量检测,成为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文围绕电火花加工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几何特征检测技术展开研究,研
数据压缩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I/O性能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当应用在文件系统和应用层时,对于系统的修改十分复杂,不利于灵活部署。VDO(Virtual Data Optimizer)是一种块层数据压缩技术,作为Linux中的内核模块,在块层提供对上层系统的透明压缩,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场景。本文对VDO技术进行了调研,总结出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块层数据压缩需要使用拼装技术进行数据对齐,使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是一种针对血管中血流的成像与特性分析的强有力的方法。对粗糙表面或含有散射物质的介质的激光散斑图案进行时空域的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粗糙表面图像和介质相对流速分布等数据。将激光散斑技术运用于人体内细小血管的检测,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空间与时域的激光散斑衬比度算法理论进行推导,建立了应用于细小血管的激光散斑图像提取程序,搭建了利用激光散斑技术进行细小血管血
得益于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具有自主建图与导航能力的无人系统在各个行业及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现有的建图导航技术依旧高度依赖机载的实时算力,这与当下实际应用中普遍的装备小型化要求相矛盾。此外,如今常见的几何结构的地图对环境的抽象表达能力十分欠缺,这导致了负载有限的轻量化无人系统平台仍难以实现较高层次的智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拓扑形式组织全局地图的技术路线出发,设计了基于多假设法的拓扑地图鲁棒快
由于护照属于保密品,涉及很多防伪技术,运用了具有防伪功能的荧光线进行缝纫装订。经过缝纫装订后的护照成品,缝纫线线迹排列紧密,目前没有一种合适的护照缝纫线提取方法来检测护照装订质量。而本论文通过实验,结合已有的图像处理研究成果,分析与比较各处理方法的优势与客观应用条件,利用Matlab软件,运用空间域局部同态滤波、灰度拉伸、巴特沃兹滤波等技术,解决了图像处理过程中细节丢失现象,提取了边缘轮廓锐利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