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调查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入战略关键期,人们越来越关注新农村景观建设,村庄植物景观研究势在必行。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第一大省,经过近十年的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时也存在脱离农村实际、忽视农民需求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科学可行的村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本论文正是基于此,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开展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的调查与应用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选取18个典型样本村庄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庭院集生产、社交、储藏、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有前院型、后院型、前后院式、前侧院式、后侧院式、前后侧院式6种布局形式,其中以前后院式庭院布局最为常见;道路空间兼具交通、生产、储藏、社交功能,由通村公路、主路、支路和入户路四级道路构成棋盘式、树枝式、混合式的布局;公共活动空间集观赏、社交、健身、休息、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由广场、村委会、乡村公园三类空间以集中式、协作式、分离式布局。黑龙江省村庄植物种类较单一,以杨、柳、榆、白桦等乡土树种为主;庭院空间和平原地区的植物种类较丰富;现有植物种类以草本最多,经济树种在各生活型植物中所占比例较高;道路空间以乔灌木为主,庭院空间以草本和果树为主,公共活动空间以乔木和花灌木为主;庭院空间的植物长势最佳,道路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植物常出现遭受风害、冻害和砍伐的现象。2、通过对村民的访谈发现,黑龙江省村民对当前村庄植物景观较为满意,对村庄植物景观建设工作普遍支持;对植物的遮阴、降温增湿、防风的生态功能认知度较高;村民更加期望在路口以及公共空间增加绿化空间;不同空间的植物选择倾向有差异,其中庭院空间以果树和蔬菜为主,道路空间以能乘凉的乔木为主,公共空间以乔木、花灌木和花卉为主;与城市景观相比,村民更希望保持乡土风貌,尽力满足功能需求。3、立足农村实际,基于低成本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理论认为,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景观评价标准,秉承低影响开发理念,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其次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经济价值高、养护节约型植物,且应以小苗为主,合理搭配树种;同时应减少维护成本,注重植物废弃物的再利用,平摊养护管理任务。4、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特性、景观特性、生态特性等指标,将植物的成本投入和经济产出纳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43种乔木、61种灌木、8种藤本、48种宿根花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榆树、榆叶梅、北五味子、黄花菜等优秀景观植物。5、选取20m×40m、前后院式布局的庭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设计成本、施工成本、养护管理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利用Ecotect软件分析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综合分析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表明设计方案的先进性,论证了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论文探讨了村庄植物景观设计理论,提出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设计建议,有助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对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石竹作为药茶兼用植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风味独特,药用保键价值高,因野生资源渐少,国内外市场紧俏.为满足市场需求,特进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初步显示,用野生种子种植或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在经济上的势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社会主义经济在建设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根据工程实践,论述了在工程实际中如何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在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中,利用人工挖孔桩作为主体基础,在孔桩内预埋钢柱作为结构支撑柱,通过详细的施工部署和方案设计,结合施工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人工挖孔桩、逆做法钢
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是继传统理论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整个实训过程是一个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的实战课堂.在模拟对抗中,同学们可以身
高层建筑的刷新要求施工要做到绝对安全,因此对高层外墙作业安全技术的探讨十分必要。笔者根据多个项目的施工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安全防护措施,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