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术前静注用于腹腔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其术后切口疼痛虽不及剖腹手术严重,但术后疼痛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患者主诉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而且有时疼痛相当明显,甚至超过切口疼痛,被称为“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症”。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患者术后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哌替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价帕瑞昔布钠术前静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并与氟比洛芬酯作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C组、P1组、P2组、F1组和F2组),每组20例。患者入室后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依托咪酯0.4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1.5u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连续输注丙泊酚5-7mg/(kg·h)、瑞芬太尼8-15ug/(kg·h),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各组分别在切皮前15min静注盐水2ml(C组),帕瑞昔布40mg(P1组)、80mg(P2组),氟比洛芬酯50mg(F1组)、100mg(F2组)。于术后1h(T1)、2h(T2)、6h(T3)、12h(T4)、24h(T5)记录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并记录术后24h内哌替啶的使用情况,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   实验结果:   1)VAS评分:与C组比较,P1、P2、F2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1、P2.F2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F1、F2组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F2组与P1、P2、F1组比较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   2)哌替啶使用情况:与C组比较,P1、P2、F2组使用哌替啶例数明显减少(P<0.05)。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C组比较,P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   (P<0.05);P1、F1组仅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F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患者满意度:与C组比较,P1、P2、F1、F2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P2、F2组较P1、F1组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哌替啶的使用,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40mg相比,帕瑞昔柿80mg更舒适安全。与氟比洛芬酯比较,帕瑞昔布40mg比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效果好,帕瑞昔布80mg并不比氟比洛芬酯100mg镇痛效果好,但具有更好的胃肠道安全性。
其他文献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变形和强度的基础,最大主应力及其方向是确定边坡、基坑等结构体滑裂面产生与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体内部一点的真实三维应力状态,基于正应力与应
震害记录表明,隧洞结构的破坏多发生在围岩质量差和地层条件有较大变化的断层破碎带.为研究断层错动对围岩–隧洞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理论的跨断层隧
植物固土法易于兼顾土壤圈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但在植物生长初期(根系数量及长度不足)较难达到理想效果.因而提出植物–生物聚合物联合法,生物聚合物黏性溶液既可改善植物生
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深部岩体在开挖扰动作用下,洞壁附近围岩所受切向应力呈梯度分布.为探索梯度应力对岩体产生岩爆特性的影响,借助自主研发的YB-A型气液复合岩爆模拟试验装
RQD是评价岩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传统获取方法受钻进工艺、取芯质量和回次长度影响较大,不能客观反映岩体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阈值分割的钻孔图像RQD自动分析
从爆炸能量传输和爆炸应力场分布的角度,结合柱状药包爆破过程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制,并开展了现场爆破试验研究,综合评价了上部、底部及中部3种传统起爆
泡沫混凝土盾构接收工法是利用泡沫混凝土为盾构接收掘进提供平衡条件,同时起到稳定洞口土体和防止突涌水等作用,其中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选取是该工法的关键点.以上海地铁14
作为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的压实膨润土,在地下水侵蚀作用下释放胶体,稳定、移动的胶体可能促进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从而威胁处置库的长期安全.在阐述膨润土胶体定义和表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