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市场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投资场所,我国债券市场从1991年以后开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形成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并重的局面,债券是债务人据以允诺在一定具体时间内向投资者偿还所借数额加利息的一张契约,债券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债券市场体系。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制和商业银行结算代理制的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扩张和金融创新走在了前列,并进而带动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与国外成熟发达的债券市场相比,我们的债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债券品种相对单一、体系架构不尽完备、利率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诸多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国债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体表现为一是,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以现券和回购为主,而缺乏期货类的衍生品种为投资者提供避险支持;二是,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处于相对分割状态,有碍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基准利率的形成;三是市场交易主体的投资场所和渠道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满足部分机构头寸管理的需要。 根据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结合国际成熟债市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丰富债券品种、提高市场效率、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并提出若干建议,具体如下:首先建议尽快恢复国债期货类衍生品种的交易;其次建议努力建立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更为有效的互补、互通机制;最后建议提高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为中小投资机构提供更为优化的头寸管理场所,为混业经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债券市场在发展创新的l司时,要随时注意风险防范,文中对风险防范方面也做了有一定的探索。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既要以一定的宏观经济制度为基础,又要以一定的微观金融市场条件为前提。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实质是金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的经济基础取决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金融深化水平、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健全程度等三个方面。除了宏观经济制度基础条件以外,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金融市场条件有:第一,金融资产商品化形成完善的原生金融资产现货市场;第二,利率市场化,形成完整的利率体系;第三,汇率市场化,货币实现自由兑换。 根据上述标准,我国基本具备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宏观经济制度基础。但是从微观金融市场条件看,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金融市场容量小,容易被人操纵。第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超过货币市场,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发展速度又遥遥领先。第三,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利率衍生品难以发展。第四,人民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在固定汇率条件下,难以产生货币衍生品的需求。第五,我国目前价格波动最大的金融产品是股票,但股票价格的波动大部分是市场不规范行为造成的。 虽然目前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环境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势在必行,基于我国目前微观金融市场条件,在发展中需要警惕“超前论”,搞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动经济市场化进程,也要警惕“等待论”,寄希望于条件全部成熟时,金融衍生品市场一步到位。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金融条件,需要进行市场的前期工作的准备,具体措施探讨如下: 1.规范试点。根据不同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发展所需的初始条件,有选择地试点。 2.法制先行。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建议走“先规范,后发展’的道路。 3.发展远期和期货市场。远期交易与基础市场最接近,比较容易发展起来,也是发展其他衍生品市场的必经阶段,可以在远期、期货市场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发展。 4.以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为发展突破口。我国国债品种多,期限长,数量大,只要利率波动,避险需求强烈,推出国债期货,国债期货也有利于发现远期利率,促进长期投资。 5.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必须先经历以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在此阶段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交易主体,积累经验,然后才能逐步开放市场。 本文对债券投资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