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电视访谈中情态隐喻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语法隐喻的一个组成部分,情态隐喻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便是在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框架下,将韩礼德提出的情态隐喻理论应用于汉语的研究中,并对中英电视访谈中的情态隐喻进行对比,探讨电视访谈的人际意义。  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美电视台最受欢迎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收集的20篇访谈文稿作为语料来源。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采取逐句检查的方法,手工收集两个语言中所有的情态隐喻表达,用于分析中英两种语言情态隐喻用法的总体分布情况。随后,根据情态隐喻参数对采集的情态隐喻表达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中英电视访谈中情态隐喻用法的异同点,并试图解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第一,情态隐喻普遍存在于中英电视访谈中,但是就总体分布而言,英语情态隐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第二,中英情态隐喻的相似点集中在类型和极性这两个隐喻方面,不论是总体分布情况,还是具体的使用频率,中英文都保持着高度相似。不同点主要集中在:情态取向中,汉语明确主观的倾向高于英语,而英语明确客观的倾向高于汉语;情态量值中,汉语中量值的使用频率稍高于英语,而英语高量值的使用频率稍高于汉语。第三,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通过选择不同形式的情态隐喻来实现表达礼貌,保护自己,客观化自己的观点,拉近双方关系等人际意义。第四,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文化和语言两个方面,即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传统。
其他文献
《红楼梦》包含了大量凝聚中华文化特点、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字特点的习语,这成为构成这部经典著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红楼梦》向世界各民族译介的过程中,习语翻译的优劣,在某
查尔斯·狄更斯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创造出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国内外对其作品的研究甚众,但褒贬不一,其中甚至不乏相反的意见。是什么让其作品产生这样的争
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文化这一“软实力”之间的平等交流也备受关注。诗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研究在翻译理论界和翻译实践界都是炙手
话语标记语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会话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词语.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加强自身话语的连贯性和易懂性,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