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地下空间火灾烟气运动物理模型及尺度准则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c_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狭长地下空间是其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包括地下交通隧道、地下通道等多种形式。统计表明,高温、有毒烟气是火灾事故中致死的主要原因,而狭长地下空间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火灾烟气很难及时排出。因此,前人的研究多关注纵向临界风速、排烟有效性等和烟气控制相关的方面。烟气在狭长地下空间的运动特征,包括近场和远场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的研究是一个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建立物理模型描述烟气运动在狭长地下空间的运动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各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弗洛德模型是火灾中常用的尺度模型,当应用于狭长地下空间的烟气运动时,应考虑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选择尺度准则。因此,本论文主要围绕狭长地下空间中烟气运动的物理过程以及尺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烟气在狭长地下空间运动分为五个子区域。前两个区域采用前人已有模型,分别为羽流模型、顶棚撞击。第三、四区域对前人已有模型进行简化,分别用顶棚径向射流方程和水跃方程进行描述。重点建立了第五个区域的控制方程,首次提出了用绝热因子量化壁面升温对烟气纵向温度衰减结果的影响。通过RK方法给出了控制方程的数值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形式解。结果发现,温度、速度均按指数函数形式衰减,温度衰减指数由三个子因子相乘得到,分别是绝热因子、St数和烟流相对厚度,’ 速度的衰减因子约为温度衰减因子的1/2次方。当距离火源距离x≤20H时,简化解和RK方法解结果接近。为了验证理论模型,本文搭建了 0.5m×0.5m×5.0m的小尺寸模拟实验台。实验结果发现,在近火源场,顶棚撞击区的最高温度高于理论预测,而且顶棚径向射流中的质量卷吸会受到侧壁影响,低于Turner卷吸模型的预测值。对于远火源场,实验研究发现,温度断面分布接近高斯型,温度分布峰值位于距顶棚约0.1H的位置,而温度分布的半宽约等于烟流厚度,由狭长空间的宽高比决定,烟流厚度和理论预测值吻合很好;温度和速度的纵向衰减和理论预测吻合很好;理论分析揭示了温度分布具有时间无关性,被小尺寸实验结果所证实。建立了狭长地下空间烟气运动的尺度模型,发现需要满足的尺度准则根据重要度排序依次为(从强到弱):火灾热释放速率、纵向通风、壁面阻力/对流热损失、辐射热损失(烟气温度高则重要性变强)、传导热损失、湍流。FDS数值模拟实验证实了尺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还发现,对于速度场计算,相比于纵向通风,壁面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应首要保持纵向通风和浮力速度按照尺度模型变化;对于温度场,保持保证热辐射的相似性在尺度很大时显得很重要,尽管在实际实验中热辐射很难保持相似准则;对流在各种尺度都很重要,但相似准则通常容易满足。
其他文献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现今煤层瓦斯的赋存状态是含煤地层经受复杂地质历史演化作用的结果,受着瓦斯生成、运移、保存条件等综合地质作用的控制。本论文运用区域地质演化理
学位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较大,且每年还在保持高速增长。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最大,楼宇空调自动控制是实现空调系统节能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今
作为车间调度问题的一个分支,混流装配线的排序问题对混流装配线能否合理高效地发挥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排序方案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在制品及产成品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实现准时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混流装配线的排序问题已被公认是NP难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混流装配线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以往研究只考虑了传送带中断时间对混流装配线的影响而忽视了
安林煤矿为国有地方矿井,近年来一直采用炮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二1缓倾斜不稳定煤层。受岩浆岩侵入的影响,井田内不同区域二1煤层厚度和煤层上部侵入的岩浆岩厚度变化较大,对
学位
期刊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的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国家经济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升级期,而实际的情况是,当下国内经济面临着实际增长持续下滑,潜在
期刊
激光熔覆是一个快速熔化和快速凝固的非平衡过程,进而造成涂层内有较大的残余应力,组织远离平衡态。涂层内部产生高残余应力或者裂纹将制约其在实际工业上的应用。对激光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