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验与模拟的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灾害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重大自然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干旱灾害在全球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大,各国对于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问题日趋重视。随着干旱灾害研究的深入,旱灾脆弱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旱灾研究对象逐渐由关注致灾因子转移到脆弱性的解释、分析以及定量评估方面,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部署提出,脆弱性评估对拟建结构和工程形式的减灾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业旱灾系统中农作物是干旱直接作用的对象,对研究区域典型农作物受旱成灾机制与过程进行分析,对防旱减灾工作方向具有基础指导性意义。旱灾脆弱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反映了整个农业系统对干旱的适应、反应和应对能力,农业旱灾灾情是对农业系统存在的旱灾脆弱性的揭示和表达。以安徽省水科院多年开展的主要农作物“作物-水”模型试验为基础,分析受旱过程中农作物相对产量、相对蒸腾量之间相互关系,阐述了基于作物缺水量与损失之间关系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计算思路。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干旱灾害风险系统论,在干旱发生、发展到旱灾形成的干旱灾害系统中,脆弱性是系统内干旱到灾害损失的中间转化因素,通过成灾效率体现。结合DEA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可以认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灾害损失分别是灾害系统的输入、转换和输出,一定强度致灾因子作用下,灾害损失越大,反映脆弱性越高,反之,越小,建立了基于DEA的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模型,综合利用作物农田试验成果并结合区域实际概况,选取模型计算指标,并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现了宿州市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的动态评价。本研究分析旱灾的发生过程和演变机理,探寻旱灾系统加剧、受损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从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农业对干旱的敏感程度及适应能力,阐述了基于试验的典型作物脆弱性计算思路,并实现了基于成灾效率的宿州市脆弱性动态评价。
其他文献
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渠道的结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使用效果息息相关。但由于种种原因,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5-0.6,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激光测距扫描等三维数据采样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曲面重建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逆向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设计、分析
本论文研究了广东深圳、福建龙海和海南海口三个地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关系,及其PGPR(溶磷菌和固氮菌)在红树植物根际的分布状况;应用16S rDNA PCR-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