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GPM模型的太湖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2007-01-07和2006-08-01两期陆地卫星TM数据与同步水质参数数据和实测高光谱数据,对整个太湖分季节,进行叶绿素a浓度、真光层深度等参数的反演,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然后根据遥感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真光层深度,由水温计算得到最佳固碳速率,由经纬度和时间计算得到日照周期等,在垂向归纳模型(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on model:VGPM)的支持下估算了太湖冬夏两季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4种基于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方法:三波段模型、两波段模型、反射率峰位置法以及一阶微分法在反演太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时都取得较高的精度;决定系数分别为:0.813、0.838、0.872、0.8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4、12.12、13.41、12.13μg·L-1;相对误差分别为:35.5%、34.9%、24.6%、41.8%。反射峰位置法估算精度最高,但应用到叶绿素a浓度遥感影像估算比较困难。三波段模型和两波段模型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的一阶微分法,且在卫星遥感反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TM影像的叶绿素a估测模型中,冬季估测模型为CChla=-12.326+3.79*b3,估算的精度高于夏季,r和RE分别为0.722,23.0%;夏季叶绿素a估测模型为:lnCChla=5.325+6.429NDVI,r和RE分别为0.694,42.5%,虽然夏季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误差偏大,但是考虑到内陆水体叶绿素a反演的难度,该模型仍然可以接受。太湖水体冬夏两季叶绿素a浓度差别非常大,夏季叶绿素a浓度远大于冬季,是冬季的5.39倍,叶绿素a的空间分别总体趋势是南太湖<湖心区、胥口湾<贡湖湾<梅梁湾、竺山湾,在以上六区中,冬夏两季叶绿素a浓度最高的点都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   太湖水体非色素颗粒物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为湖心区最高,其次是梅梁湾、竺山湾和胥口湾,东太湖的浓度最低;冬夏两季浓度差别比较大,冬季的变化范围、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夏季。   冬季真光层深度变化范围为0.27~2.28m,均值为0.56±0.22m,夏季真光层深度变化范围为0.21~2.03m,均值为0.98±0.24m。从空间上看,冬季时真光层平均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南太湖<西部沿岸<湖心区<胥口湾<贡湖湾<梅梁湾<东太湖<竺山湾;夏季时的变化规律为:西部沿岸<梅梁湾<东太湖<湖心区<贡湖湾<竺山湾<南太湖<胥口湾。从季节上看,夏季真光层平均深度大于冬季,但不同湖区真光层深度季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梅梁湾、贡湖湾、西部沿岸、湖心区、胥口湾、南太湖夏季真光层深度大于冬季,而竺山湾和东太湖夏冬变化则不是很明显。   太湖初级生产力分布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2007年1月,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25.14~615.55(82.00±68.39),2006年8月,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0~15088.67(1893.45±1476.53)从空间上看,冬季时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为:南太湖<西部沿岸、湖心区、胥口湾<贡湖湾<梅梁湾<东太湖<竺山湾。夏季时的变化规律为:南太湖<湖心区<贡湖湾<胥口湾<梅梁湾、西部沿岸区<竺山湾、东太湖。从季节上看,全湖夏季初级生产力远大于冬季,平均值是冬季的23.09倍,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同一季节,同一湖区内部,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冬季时,梅梁湾、贡湖湾初级生产力呈现从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竺山湾则恰好相反,东太湖中心区域的初级生产力要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胥口湾、湖心区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西部沿岸区靠近竺山湾的点以及南太湖靠近岸边的点的初级生产力要大于区域内其他点;夏季时,同一湖区内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冬季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乡村转型发展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大规模土地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低温以及半干旱的特点使其对以降水和温度等为主的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目前,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包括CH4、CO2以及N2O等)对气候变化
笔者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许多基层通讯员,成天苦于找不到新闻,一旦发现一个动态消息,辛辛苦苦采写投到报社却往往石沉大海。如此几回,便挫伤了这些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那
进入三月份以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在分析目前形势时,曾反复强调,最近党组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去年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保护和宏观政策,我们是否始终需要
过去两千年包括工业革命前以自然变率为主的气候波动时期和工业革命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的气候变化时期,同时也是历史文献资料与自然环境记录并存的时期。其中的中世纪暖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hydromyricetin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Method] Dihydromyricetin was extracted fro
竞争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由于它适应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系统化、复杂化,以及经济研究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化的潮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
本论文提出在高职院校开设《流行音乐赏析》课程的观点,分析该课程的开设的对于流行音乐教学和对于学生学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论证高职院校开设《流行音
独特的地质构造作用、海陆分布格局和大气环流三个因素造就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半干旱、干旱,甚至极端干旱的气候环境,这里不但生态环境脆弱,气候环境变化剧烈,并对全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沙尘天气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首先利用盆地南缘六个气象站近54年的沙尘天气资料,分析了南缘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年的沙尘天气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