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云分辨数值模拟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NCEP/GDAS资料,利用二维云分辨模式对2008年6月3日-8日发生在广东、广西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暴雨过程不同阶段的地面降水特征,并通过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冰相过程和云辐射过程对地面降水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模式模拟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实况一致,最大降水率出现时刻和强度与实况基本吻合。根据地面降水的发展,将暴雨过程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衰退阶段进行讨论。通过地面降水诊断方程,计算了地面降水收支情况,发现平均水汽辐合是初始、发展和成熟阶段区域平均地面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平均局地大气变干和地面蒸发则是衰退阶段平均地面降水主要来源。区域平均地面降水来自于对流云区和降水性层状云区,且对流降水比层状降水提供了更多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水汽辐合是对流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来源,层状降水主要来源于从对流云区输送过来的局地水凝物。区域平均热量收支表明,平均热辐散主要由平均潜热释放平衡,且平均热辐散大于平均潜热释放,引起平均局地大气冷却和红外辐射冷却。   冰相敏感性实验中,无冰云辐射效应减弱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加强了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区域平均降水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对流云区。无冰云效应引起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减小,并加强了衰退阶段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降水性层状云区降水减少是无冰云效应地面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热量收支表明,无冰云辐射效应使得降水过程中红外辐射冷却减小。无冰云效应引起降水过程中热辐散的减小。   云辐射敏感性实验表明,无云辐射效应增加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衰退阶段的区域平均地面降水,但减小了成熟阶段的地面降水。水汽辐合的变化是影响对流和层状降水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区域平均地面降水。热量收支表明,衰退阶段红外辐射冷却的增加导致水汽凝结以及与凝结有关的潜热的增加,从而引起区域平均地面降水率的增加。初始阶段和衰退阶段水汽凝结和冻结正值与平均潜热变化正值相一致,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水汽凝结和冻结负值与平均潜热变化负值相一致。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循环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预估是当今国际气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论文以揭示陆气水分循环过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为研究目标,取淮河流域作为研
学位
本文利用ARW-WRF模式对2014年7月4日12:00-5日06:00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的一次由江淮气旋引发的锋面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更精细的数据与实况进行对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
云在天气和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也是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的对象。认识不同动力条件下云的内部结构以及演变规律,深入地分析可播云区的时空分布和宏微观特征为我
一、尊重发音规律  很多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可能发现这个规律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总结。一般来说吧,英语单词的很多读音是很重要的,并且非常有规律,换句话说,一些特定的字母或者组合,都有指定发音。如:利用拼读规则:学生知道了oo读[u]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book, look ,cook等词。  二、运用单词的结构记忆单词  单词是由词根加前缀、后缀组成,每个词根和部分词缀一般都有一定的意义,且词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