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在江苏南京某有机转换农场内的有机、特别和常规三种栽培体系的田问定位试验,比较了三种栽培体系对八种常见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为该定位试验第一年,共栽培两茬八种蔬菜,即胡萝卜、西兰花、芹菜、生菜;黄瓜、番茄、菜豆、毛豆。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除毛豆在三种栽培体系下产量接近外,其余蔬菜在三种栽培体系中产量依次为:有机栽培>特别栽培>常规栽培,其中胡萝卜、芹菜、菜豆在有机栽培中的产量分别是特别栽培产量的2.5倍、2.9倍、2.6倍,分别是常规产量的8.9倍、12倍、1.9倍,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西兰花产量与特别、常规西兰花产量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第一年进行有机转换时,蔬菜的产量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从水稻田向菜园土转换、由水田向旱地转换的过程中,有机栽培在改良水稻土方面更有效,更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有机、特别栽培体系中各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常规栽培体系;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的分析表明,有机蔬菜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栽培体系对蔬菜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无差异。综合各品质指标可见,西兰花以有机栽培为最好,而芹菜、菜豆分别以特别栽培和常规栽培品质最佳,其余蔬菜则无明确的差异。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有机栽培体系提高了供试土壤的pH值,而特别和常规栽培降低了土壤pH值。三种栽培体系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三者以有机栽培体系的增幅最大,特别栽培体系次之,常规栽培体系最小。有机地块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特别、常规地块的速效磷含量,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别。综上所述,在有机转换第一年,有机栽培体系调节了土壤酸碱性,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为有机蔬菜的产量提供保障,并且对降低蔬菜硝酸盐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栽培体系的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也优于常规体系,也体现了该栽培体系作为替代农业方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