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体中3d<'1>离子的自旋哈密顿参量的理论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离子簇模型,采用Marcfarlne强场微扰法得到四角和斜方畸变的压缩八面体中3d1离子的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的三阶微扰公式,并将这些公式应用于(NH4)2SBCl5中的四角VO2+中心、锐钛矿填隙位置的四角V4+中心、金红石系列晶体中的斜方V4+中心等体系,满意地解释了EPR实验结果,并获得了掺杂离子的局部结构信息。 (1)对于(NH4)2SbCl5中四角VO2+中心,考虑了配体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的贡献。同时确定了前人实验未给出的超精细结构常数A因子的符号。 (2)对于锐钛矿中填隙V4+中心,克服了前人采用较多的调节参量,忽略配体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对自旋哈密顿参量贡献的不足,同时给出了超精细结构常数A的定量解释。 (3)对于金红石中填隙V4+中心,发现当V4+离子占据填隙位后,原来的压缩八面体环境会略微伸长即平行方向键长伸长0.2A(R∥~1.95A),垂直方向键长缩收0.14。A(Rx=2.09A),显然此时的局部环境仍是压缩八面体。 (4)对于金红石型MO2(M=Ti、Ge、Sn)晶体替位V4+中心,研究发现,由于Jahn-Teller效应,配体多面体由母体时的伸长八面体变成杂质中心的压缩八面体。另外,由于体系具有较强的共价性,配体轨道和旋轨耦合作用的贡献不能忽略。
其他文献
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对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一种周期性多发光层新结构和一种稀土铽配合物新材料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讨论了器件性能提高的内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热裂甲烷气制备出了多壁碳纳米管,借助阳极氧化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模板在硅基底上制备出了碳纳米管阵列,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
由于激光在成像、通信和探测等方面的应用,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傅立叶望远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它是一种主动式干涉成像技术,这一技术通过时域内的相位的调
本文利用二维三分量(2.5D)的混合模拟方法研究了远磁尾磁场重联的过程及出流区离子的动力学问题。我们模拟的区域是远磁尾X线周围xz平面内的一个矩形区域。初始电流片将在x方
本论文应用我们发明的简单,高效的浆料旋涂制膜方法,制备阳极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m0.2Ce0.8O1.9 (SDC)电解质薄膜。并进行了与SDC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相关的一些材料,工艺和理论方面的研究。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SDC电解质粉体。XRD测试显示在不同温度预烧的粉体均成立方萤石结构。TEM和SEM结构显示,由于SDC样品的粒径较小,表面活性高因而易产生团聚现象。样品中的软团聚可以通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