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西花蓟马和截形叶螨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氏新小绥螨是一种多食性捕食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因其捕食范围广,捕食量相对较大,且易人工繁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以黄瓜-两种有害生物(截形叶螨和西花蓟马)-巴氏新小绥螨为研究体系,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在温室条件下对猎物西花蓟马和截形叶螨的搜寻能力和控制能力,并在室内测定了巴氏新小绥螨在不同猎物下的产卵率与生存率,对利用一种捕食螨生物防治温室中同时发生的两种有害生物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温室的释放-回收实验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对两种害虫(螨)-截形叶螨和西花蓟马的搜寻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室中当捕食螨释放于清洁黄瓜植株和虫(螨)害黄瓜植株交替排列的六角结构的中心时,两种害虫(螨)不论是单独危害还是混合危害,虫(螨)害植株上回收到的捕食螨数量明显比清洁植株多,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对这两种猎物及其混合物均有较强的搜寻能力,能够有效定位作物中有猎物的植株。2.在室内测定了巴氏新小绥螨在不同猎物食物处理下的产卵率和生存率,表明在混合猎物食物处理中巴氏新小绥螨的生存率和发育率都高于单一猎物食物中相应的值,说明混合猎物有利于巴氏新小绥螨的生长发育并对其种群起积极作用。3.在温室中测定了巴氏新小绥螨在黄瓜植株上对各单一猎物及混合猎物的防治效果,表明在混合猎物处理中巴氏新小绥螨的虫口密度最高,而其猎物的虫口密度最低;同时在这个捕食者-两种猎物的体系中,蓟马的出现没有导致另一种猎物叶螨种群密度的降低,而叶螨的出现增大了另一种猎物蓟马被捕食的几率,因此在温室中我们观察到了由巴氏新小绥螨介导的两种猎物之间的似然竞争现象。室内实验证明混合猎物食物可导致捕食螨较高的生存率和发育率,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对两种混合猎物较好的控制效果不仅归因于似然竞争,也归因于混合猎物食物对捕食螨种群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4.巴氏新小绥螨及其猎物截形叶螨和西花蓟马在黄瓜植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显示,巴氏新小绥螨及其猎物多集中在植株中部叶片上,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和西花蓟马都有较强的跟随能力,进一步说明可以利用巴氏新小绥螨可以控制温室中的截形叶螨和西花蓟马。
其他文献
所谓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语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语文学习技能的渗透,一是语文思想素质的渗透.前者主要指智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
议题就是一组多文本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即议题给予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让读者在这个空间内思考、讨论、辨析,从而形成对多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属于半翅目叶蝉科,是我国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黑尾叶蝉除刺吸取食水稻汁液为害外,还能传播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对水稻
姚燕军曾在新疆军区特种作战旅服役两年,2019年进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rn勇于担当,坚守岗位.“疫情就是命令”,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万家团圆
期刊
冲锋在前,勇当保生产的“急先锋”.在万家团聚的春节,在因疫情科室人员紧张的关键时刻,现任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班轮部船务外勤兼航线调度的肖加星在大年初二便紧急返回
期刊
HrpNEa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Erwinia amylovora产生的一种harpin蛋白,它可以激发不同信号通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抗虫、抗旱以及促生长等多种表型。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AtMY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均为世界性分布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